
全国人大代表岳喜环: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迫在眉睫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消极负面影响。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泗城镇花园井社区党总支书记岳喜环带来一份关于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的议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日益介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调研情况看,未成年人在信息获取、交流沟通、体闲娱乐和商务交易等方面对网络和新媒体的依赖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手机已成为未成年人最主要的上网终端,微博微信、QQ等已成为青少年了解社会、沟通联系的主要渠道。
岳喜环表示,首先,网络信息传播很容易对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造成信息甄别的难题,混淆现实和虚拟的界限,不利于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其次,过度炒作、恶搞、追星、炫富等低俗信息和网络谣言等虚假信息泛滥,误导社会认知,使部分未成年人接受的主流思想道德教育被稀释、替代,价值观发生扭曲或偏差;最后,相当数量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网络淫秽色情信息屡禁不止,网络中的暴力欺凌行为猖狂,严重危害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容易诱发违法犯罪心理和行为。
为此,岳喜环建议,继续健全信息网络立法,制定针对青少年的网络使用、信息安全等法律法规。同时继续强化政府监管,综合运用行政、技术和宣传手段,对网络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做到“零容忍”。相关行业监管部门持续健全“网络游戏分级”“网络产业审批管理”等制度,明确网络、电信运营商的职责。
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互联网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明确网络内容提供者、内客服务者等各方的不同责任,有效控制不良信息源,在不同环节及时切断不良信息传播途径。
加强教育引导,正视青少年的青春期生理、心理特征,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广泛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加大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力度,培养未成年人判断取舍正确利用网络的能力,教育部门和社区等有必要对无力承担教导责任的父母或监护人进行指导。
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强化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强社区与教育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合作,共同营造良好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