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实施​“12345”工程谋篇布局法学会工作

  本报讯(川研) 近日,四川省广安市法学会围绕省法学会“实体化、实战化”建设新要求,印发《实施法治建设“12345”工程、推动新时代法学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着力推动法学会工作高点开局,创新发展。

  一是办好一件大事。广安市委书记李建勤在2019年市委政法工作会议上充分肯定了法学会工作,明确要求用心用情用力承办好2019年第六届“治蜀兴川”法治论坛(广安)。市法学会主动争取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关心支持,聚焦推动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风险防范化解的法治保障,研究上报了3个论坛主题及20个分论题建议,初拟了论坛实施方案,召开了工作部署会议,全力确保本次论坛实现统筹组织、试点示范、流程运转、接待服务、宣传报道“五个到位”,力争达到“四川水平、广安特色”效果。

  二是加强“两化”建设。筹备召开广安市法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议,调整选举广安市法学会部分副会长、常务理事,指导区市县法学会结合机构改革实际及时调整充实领导班子。加强具有广安特色的“4+1”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按照现有注册会员总量的1020%比例加强“核心层”“基本盘”“社会面”三个层级法学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法律服务责任清单,健全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工作机制,不断拓展法学会法律服务广度、深度和厚度。

  三是培树三个品牌。培树广安法学党建品牌。坚持做实做强党建工作,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和《广安市法学会党组工作规则》,推动党组议事决策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肩负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努力创新新时代群团工作党建经验。培树广安法学研究品牌。建实一批市县法学研究学会,充实完善“广安市法学研究青年人才库”,加强中省法学研究课题(项目)申报工作,本年度实现申报课题10个以上,力争成功申报重大课题1个、一般课题2个以上;强化县域务实法学研究,注重理论成果转化应用,着力扩展广安法学研究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培树广安法治文化品牌。重点围绕提升“城镇社区及其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省级法治实践课题成效,加强法治文化研究,建设30个示范性法治文化示范圈(带)和1000个法治文化大院(小区),创作一批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有机结合,贴近群众生活、深受群众喜爱的法治文化精品,培树创造具有鲜明广安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

  四是深化四大活动。结合中省要求,以纵深推动“团体会员学法普法、骨干会员培训提能、‘双百’法治宣讲、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四大活动为抓手,积极引导团体会员建立常态学法机制和有组织、有计划、有教材、有阵地、有考核开展普法宣传教育;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加强基层法律服务骨干和法学研究队伍培训提能工作;加强“三个一批”法治宣讲团建设,扎实开展“双百”法治宣讲,推动成为法治广安建设的“优质项目”“普法名片”;发展壮大青年普法志愿者队伍,创新开展“灌输式”“浸润式”“警示式”“帮扶式”普法宣传,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良序。

  五是推广五项服务。针对群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法律需求,抓住“互联网+”时代机遇,学习“新枫桥经验”和“网上枫桥”服务方式,牵头法院、司法行政、信访、行政执法部门、群团组织等部门大力深化法律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推广“互联网+、网格化、组团式、联动式、靠前式”五项特色法律服务,不断打造推介优质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服务需求,克服解决既往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等弊病,保持和增强法学会作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优势,推动法学会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和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广安实践中建功立业、有为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