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话“安全”
大到国家安全、小到民生安全,在历年全国两会上,围绕安全问题,与会代表、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畅所欲言。
“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每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关“安全”的话题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尤其是涉及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安全等民生类议题,总能成为热议话题。
呼吁重视个人信息安全
2017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开始实施,在此之前,出台一部专门针对网络安全的法律是众多两会代表委员呼吁的事情。
网络安全法中明确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打击网络诈骗。如“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等。
针对个人信息数据,提出了实名制、规范了个人信息收集行为,保护用户权益并确立边界、个人信息数据使用及交易的原则、个人信息数据安全及加密机制、明确提出保护未成年人等规则。
2018年全国两会上,有委员代表建议加快制定个人信息安全立法。全国政协委员穆可发对媒体表示,网络诈骗的数量急剧攀升,凸显当前公民个人信息失密、信息安全得不到有效保护的严峻形势。
他认为,如何建立起完善的个人信息安全监管机制,公共服务机构、市场主体对于个人信息的使用究竟该遵循哪些强制规定,信息泄露后相关追责机制如何完善……这些问题在现行法律中都无章可循。要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法的出台是当务之急。
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整治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网络传销等突出问题,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事实上,关于个人信息安全立法的呼声并不是近两年才出现。2015年,时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湖南公司总经理廖仁斌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建议加快建设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体系。他建议:加快国家对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的统一立法工作,规范政府、企业、个人等大数据产业链参与者的行为准则;在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引导各个行业制定适合本行业的个人信息保护标准和规范;推动大数据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提升公民信息安全防范技术水平和安全保护意识。
“舌尖上的安全”由法律保障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食品安全”成了关注度非常高的话题。彼时正值食品安全法草案审议阶段,大家对于食品安全法的修订以及施行都给予了很高的期待。
2014年7月20日,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公司被曝使用过期劣质肉而被调查。“福喜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主任袁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福喜事件”虽然是一个个案,但是它对我们修改食品安全法还是很有启发的,具体的启发就是,我们感到食品生产经营的链条很长,如何对食品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规范,怎么样采取有力的措施防止有害于食品安全行为的发生,这是食品安全法修改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2015年4月24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新版食品安全法共10章,154条,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历年的全国两会上,关于“转基因”的话题也时常被提起。2016年3月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时任农业部长韩长赋介绍,转基因是一项高技术,也是一项新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必须在转基因这个高技术上占有一席之地。国家对转基因技术发展的方针和农业部在具体做这项工作中的方针是明确的,也是一贯的,概括说就是三句话,一是研究上要大胆,要坚持自主创新。二是推广上要慎重,要坚持确保安全。三是在管理上要严格,要坚持依法监管。韩长赋强调,私自对转基因种子进行滥种、滥卖违反了种子法、专利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要严肃处理。
食药监管备受关注
纵观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食品药品监管。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了人民健康,要加快健全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从农田到餐桌、从企业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放心。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健康,必须管得严而又严。要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夯实各方责任,坚持源头控制、产管并重、重典治乱,坚决把好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每一道关口。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方式,注重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提升监管效能,加快实现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让问题产品无处藏身、不法制售者难逃法网,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
2018年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考虑到药品监管的特殊性,单独组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市场监管执法标准不统一、执法力量分散、基层力量薄弱、专业能力不强。今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食品药品监管方面,将食品生产许可证书由原来3年有效期限延至5年,逐步实现新药上市审评审批时间由7—8年缩短到2—3年。
张茅还表示,加强食品药品领域监管,严防严管严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着力解决非法添加、制假售假、虚假宣传以及校园食品安全等问题,提高食品全产业链供给质量,推进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推动药品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推进“互联网+”食品药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