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法学会举办法学沙龙研讨加快建设国际油品储运基地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近日,浙江省舟山市法学会举办法学沙龙,针对舟山建设国际油品储运基地中遭遇的“有效赋权”不足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为加快建设国际油品储运基地提供优化路径。

    浙江工业大学讲师陈豪博士在主旨发言中从历次政策文件对舟山的支持、“反复赋权”源于“有效赋权”的缺失以及舟山油品储备实现“有效赋权”的障碍等方面切入,深入剖析了“赋权”无法落地的原因,并指出通过明确赋权内容、明确调整对象、降低准入门槛、探索建立收储动用机制和义务储备制度,可以消除制约“赋权”落地的障碍。提出了“事权法治制度一体化+立改废释并举”的选择路径,对舟山加快建设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与会者围绕“探索创新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的石油储备模式之难题”和“国际油品储运基地政策落地难的症结”两大焦点问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互动交流,重点就探索和创新油品储备模式的地方立法、油库周转率与企业盈利、企业“义储”与“国储”等如何相结合以及法律监管和法律服务保障等诸多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见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建议。

    舟山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林群珠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本次沙龙取得的成效,同时指出,当前油品产业竞争加剧、形势逼人,舟山油品全产业链发展面临新情况新挑战,但发展前景可期,在前期基础建设和制度创新的良好基础上,要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乘势而上、担当作为。希望法学法律工作者要不断深化对油品产业领域的政策法律研究,为国家战略实施献智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