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特色的平安之路
平安辽宁建设已经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深深根植于辽沈大地。多年来,辽宁政法系统工作者在辽沈大地上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具有辽宁特色的平安之路。
□本社记者 王涵
要全面振兴辽宁,建设平安辽宁是前提。
近年来,辽宁省委、省委政法委多年来始终把平安辽宁建设作为振兴辽宁发展大局中的头等大事来谋划,并大力贯彻和落实。缘于此,辽宁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并逐年提升,2017年已达到94.01%。
这样的骄人成绩,让辽宁省成为去年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收获满满:辽宁省大连市、盘锦市、辽阳文圣区、朝阳喀左县成功捧得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3个优秀市、4个先进县(区)、4个先进集体、4名先进工作者受到全国表彰。辽宁省更是创造了连续13年进入“全国综治工作先进省”行列的光辉业绩。
平安辽宁建设已经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深深根植于辽沈大地,在辽宁省振兴发展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扫黑除恶,保一方平安
辽宁省委、省政府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大平安的环境,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平安辽宁的概念贯穿于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领域、多层面,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黑恶不除,百姓难安。2018年,辽宁平安建设又有了新的目标。
“终于可以安心做生意了。”辽宁锦州的个体业主张福德如释重负地说。不久前,辽宁警方铲除了以朱某某为首的“菜霸”黑恶势力犯罪团伙,张福德就曾多次遭其殴打恐吓,多次萌生了改行不干的念头。但如今,这样的困扰已经不复存在了。
据了解,2018年辽宁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开展以来,截至去年11月底,辽宁省依法打掉涉黑性质犯罪组织29个、恶势力犯罪集团64个、涉恶犯罪团伙481个,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仅提升了平安辽宁建设水平,而且让社会更加安定、百姓更加安康、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是2018年辽宁政法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平安辽宁、服务振兴发展的一个缩影。不仅如此,辽宁省还出台了一系列具体制度以及有关执行规范,连续三年以省委、省政府“两办”文件印发《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实施意见》,做出了方向性、根本性的工作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新要求,为平安辽宁建设提供行动指南。
在责任落实方面,辽宁省委、省政府通过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承担主体责任,要求党政主要领导承担第一责任的方式,贯彻落实细节,确保政策执行到位。比如,每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与各市、省直部门签订责任状,实行“四位一体”考评体系,开展明察暗访,实行正负激励,表彰先进,对落实责任制不力的地区和部门实行督导督办和岗位追责,不断推动全省政法综治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前行。
在此基础之上,从2018年起,辽宁省还制定实施了《全省推动信访矛盾减存控增三年攻坚计划》,主动坚决向社会治理突出难题亮剑;专门成立了14个副省级领导带队,对各市进行驻点督查,规模和力度之大在近年来都属罕见。
三年来,辽宁省每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都在10万件以上,调解成功率均在96%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打造科技平安网
没有平安,就没有稳定;没有平安,更没有幸福。
从2012年的91.52%到2017年的94.01%(2018年数据还未公布),辽宁省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其背后必然离不开一个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曾几何时,辽宁省公安系统的装备普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时候驾车追逃犯,因装备的落后往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逃掉。这种滋味,让许多干警感慨万千。
现如今,人脸识别,天眼系统、图片检索、车轨分析、无人机侦查等新技术、新手段已经在公安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这样的不断改善和提升中,“大连经验”在2015年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为典型介绍。
去年以来,辽宁省委提出要打造“大连经验”的升级版,为积极推动防控体系建设转型升级,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人力、物力和财政投入力度。辽宁省委、省政府和各市党委政府更是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经过努力,辽宁省目前的平安建设硬件水平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到达了全国领先水平。截至去年底,辽宁省公安自建城市监控视频达到了5.3万个,农村视频覆盖率提高至50%,利用视频直接破案率也在逐年上升。
在此基础上,辽宁公安系统又通过整合WiFi探针、电子警察等电子数据采集端,形成了“电子信息数据采集一张网”,信息获取逐步由“被动采集”向“智能抓取”迈进。
如去年5月,家住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朴屯地区的居民李某家中被盗。警方通过平安系统调取了案发现场周边大量摄取的视频记录,很快就将犯罪嫌疑目标锁定。后经过技术研判发现犯罪嫌疑人的逃跑路线,不超过3日就将逃往吉林长春的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这样的破案效率如今在辽宁省已经十分常见。现在,一个全覆盖、多层面、全时空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已在辽宁省遍地开花,真正构筑起社会公共安全的“铜墙铁壁”。
开创新型社会平安建设模式
多年来,辽宁在积极探索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途径方面也在积极地尝试,形成了以沈阳市沈河区为代表的“都市版的‘枫桥经验’”。
2010年以来,沈河区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尝试创建了“社会第三方参与、自下而上解决问题”的信访工作新模式,被沈阳市委、市政府定名为沈河区“全社会调解工作模式”。经过几年的深化和完善,该模式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全面推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落实是实现平安辽宁建设的关键。近年来,辽宁省综治办牵头省综治委各成员单位,积极搭建多部门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去年3月,辽宁省委又专门下发通知,号召辽宁各级党委政府及行业组织积极投入到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中,形成社会合力。
据统计,近两年来,辽宁省综治委成员单位年均矛盾纠纷排查总量近20万起,年均调处率均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