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践行“红墙意识” 融合传统文化
——北京市西城区打造特殊区位下的普法亮点工作
2018年,北京市西城区法宣办在市法宣办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特殊区位,深入践行“红墙意识”,以首善标准推进全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区法治宣传工作亮点纷呈。
一、立足特殊区位,“红墙”普法凸显政治站位
西城区法治宣传工作深入践行“红墙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作为普法首要任务,认真组织开展系列宪法和监察法的学习宣传活动。举办主题为“践行红墙意识 弘扬宪法精神”的“12·4”国家宪法日及宪法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全区中小学中开展“红墙下的宪法晨读”活动;在西单商圈户外电子屏循环播放宪法宣传片。西长安街街道利用背街小巷治理和腾退空间,建设“法治宣传一条街”和“宪法宣传一条街”,打造离“红墙”最近的宪法学习宣传阵地。
在落实“疏解整治促提升”“扫黑除恶治乱”等专项法治宣传活动中,以“红墙意识”为指引,强化责任担当和首善标准。在法治文艺大赛等活动中,突出践行“红墙意识”主题,节目颇具西城政治文化特色。
二、利用区位优势,传统文化普法富有思想内涵
充分发挥西城传统文化特色和特殊区位优势,法治文化建设多点开花。牛街街道原创相声《法治在心中》荣获北京市法治文艺大赛三等奖;椿树街道将太极扇、古筝演奏和书法相结合,创作《翰墨太极普法同行》;天桥街道组织青少年利用快板书进行法治宣传,《天桥娃娃说禁毒》《天桥娃娃反邪教》等法治文艺节目,深受群众欢迎。
大栅栏街道进一步深化“京剧唱法”活动效果。与“法律进剧场”紧密结合,在京剧发祥地大栅栏国粹苑建设普法基地,将法治宣传与传统京剧相结合,积极开展宪法、监察法等专题宣传展演,不断扩大京剧普法影响力。
三、注重阵地建设,民族宗教普法独具西城特色
牛街街道司法所与牛街礼拜寺签订法治宣传协议,建立了法治宣传进清真寺的长效机制。邀请法律专家和知名律师定期到清真寺宣讲。向穆斯林群众赠送法律书籍。通过组织学习、座谈等形式,深入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宣传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坚持国法大于教规、教规随顺国法,团结引领穆斯林群众争做学法、知法、守法的模范。在寺内专门设立了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宣传栏,开展“每月一专题”法规宣传活动,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宗教法规宣传内容。微信公众号专题板块定期推出法律法规宣传栏目,宣传宪法及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已推送60余期,阅读量超过10万人次。司法所长在“国家宪法日”受邀到寺为穆斯林群众宣讲宪法内容,受到好评。
以开斋节为契机,广外街道红居街社区举办“民族团结促和谐 司法行政在身边”主题开放日活动。公益法律服务咨询、律师现场答疑、少数民族调解员现场调解等活动吸引众多居民前来参与。红居街社区常年开展“民族邻里节”系列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西城区司法局在广外街道红居街社区打造法治宣传阵地,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2018年,西城区法治宣传围绕“税宣春风”、法援维权月、监察法巡回宣讲、宪法宣传日等特色主题宣传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全区20余万人参加各类法宣活动;设计、印发各类法律宣传资料和宣传品20余万份,切实达到了系统内普法和社会普法并重,普法执法有机融合的良好效果。《法制日报》、司法部新闻直播间、中国长安网、长安剑和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等各级各类媒体相继对西城区法宣工作进行了专访和深度报道。
2019年,西城区法治宣传工作将继续立足特殊区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宣传手段,拓展宣传平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的法治氛围,为祖国70周年生日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