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和改善民生河南精准关注基层群众的“钱袋子”
在今年的河南省两会上,与会代表除了热议近年持续关注的依法行政、反腐倡廉、脱贫攻坚等问题外,还在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方面建言献策,畅所欲言。
河南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分别于2019年1月16日、14日在郑州召开,围绕乡村振兴相关问题,与会代表委员不避热点难点,建言献策,畅所欲言。
让更多年轻人投身农村事业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河南两会首设“委员通道”和“代表通道”,让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直面媒体,此举参照了2018年全国两会的做法。
在首场“代表通道”中,返乡创业的“90后”河南省人大代表郑海鸥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郑海鸥曾是一名在海外工作的翻译官,辞职后来到农村种植黄金梨,“国外的梨子特别难吃,价格也很贵。我当时就想,什么时候才能把我们河南的梨子卖到国外去。”
正巧,郑海鸥的丈夫家里经营一家果园,于是夫妻两人一商量,辞了工作,回到河南做起种植大户。他们办起了梨膏加工场,方城县博望镇黄金梨种植面积3万多亩,吸纳了100多户贫困户在果园、在工厂就近务农。
“回到农村后,我发现农村真是一片广阔天地,有很多机会等着年轻人去创造。”郑海鸥表示,只要把新思路新方法带到农村去,农产品会卖得更好,农民就一定能富起来。
这几年,郑海鸥通过微信微博、淘宝直播,甚至是抖音,把农产品销售和社交媒介联系起来,让她想不到的是农业和时髦的传播方式结合起来可以产生更大的价值。
她建议,加大对农村的关注力度,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农村、爱上农村、留在农村,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产业,让过去售价低廉的农产品提高价值,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
“世界小麦看中国,中国小麦看河南。”小麦专家郭天财是第一位亮相“委员通道”的河南省政协委员。在他看来,虽然中国小麦产量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生产成本偏高、农民种麦效益持续偏低等不利因素。郭天财建议,在高产基础上,生产更优质、更营养、更绿色、更安全的小麦。
最近,郑州市正给电动车上牌照,每个电动车上都安装了一个北斗卫星定位终端,这个终端将为电动车的防丢、防盗,乃至防火做到有效服务。
河南省人大代表贾小波表示,以前中国的基站和变电站都是依靠美国的GPS进行时间同步的,而他们在国内率先研发了5ns(纳秒)的北斗卫星高精度授时产品,产品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在众多电力变电站和通信网络基站等实现了规模化应用。
“我们将要为中国的5G提供国家的北斗高精度授时服务,这个市场规模是巨大的。”贾小波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应该有使命感,在科技创新中敢于引领世界潮流。
高质量就业事关群众“钱袋子”
1月16日上午,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开幕,河南省省长陈润儿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关切依旧贯穿始终,在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针对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目前,鲁山县返乡创业人员2.4万余人,创办各类企业9000多家。河南省人大代表、鲁山县县长李会良指出,高质量就业是事关人民群众“钱袋子”的最大民生保障。要创新思路,稳定扩大就业,全力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
河南省政协委员、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马艳君说,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尤其需要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幼师。
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院长张祎捷说,要持续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分级诊疗引领医改,满足百姓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今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新开工棚改安置房15万套左右,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
河南省政协委员李政军指出,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进入郑州等城市,做好住房保障,是让新居民尽快融入城市的必要措施。他建议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如地铁沿线的远郊区域,建设大量公租房,满足基本居住需要,严格使用门槛;同时,盘活现有住房资源,发展健康稳定的租房市场。
作为一名从事食品行业网上销售的工作者,河南省人大代表陶金华说,她非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深化食品安全建设,加强疫苗等药品安全监管,让群众吃得更放心、用药更安全。
陶金华建议,对食品行业人员加强法治和道德素质的教育,让其明白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农村地区,针对消费者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市场监督管理局要对生产、销售这些假冒伪劣产品的经营者加大处罚力度。
此外,当前,由各种利益纠纷引发的社会矛盾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及时化解。河南省人大代表、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玉杰提出,希望尽快制定并实施《河南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通过立法,可以从制度层面推动和解、调解等非诉讼解决方式与诉讼形成协调联动机制,有效发挥社会力量特别是基层组织的解决纠纷功能,及时化解矛盾,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乡村振兴要从村情实际出发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河南省人大代表关源群表示,乡村振兴要规划为先,可以按照一个县或者一个乡规划,从村情实际出发,不能一盘散沙地乱发展,要整体协同推进。
河南省人大代表赵俊海指出,要依托自然环境发展经济,通过经济发展留住青山绿水,始终把生态环境、绿色产品、人文气息作为重中之重,这是一种健康、持续、高效的现代乡村经济发展模式。
河南省人大代表、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党总支书记乔宗旺说,在党建的引领下,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旅游+”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比如搞“旅游+深加工”,把红薯做成粉条,把粮食做成酒,让游客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到喜悦,剩余食品通过网上销售。“旅游+拓展”也是增加村民收入的手段,如今做这方面服务的企业大小有300余家。
“实施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河南省人大代表田利萍说,政府应加大乡村运转经费、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将安置费、农村补贴、交通补贴、购房补贴等纳入农村青年人才收入结构。
河南省人大代表李道法认为,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达到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继续鼓励支持民企提质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企业”一词出现97次,全省将继续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利好信号不断释放。
对于民营经济的部署,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关于民企的具体措施分为三大板块,将覆盖政策、营商环境、税收、市场、金融等多方面。
报告指出,要培育壮大民营企业家队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主动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畅通企业家投诉渠道,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
同时,营造公平环境,消除民营企业在准入许可、工程投标、银行融资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落实支持政策,打破各种“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让企业家既能看得见又要摸得着。
另外,该省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改善优化营商环境,营造便利高效政务环境、开放公平市场环境、公正透明法治环境、诚实守信信用环境。落实中央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实行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清理规范地方收费项目,全面实施收费项目清单制,继续实行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零收费,加大力度降低企业社保费率,让企业有实打实的获得感。
河南省人大代表、洛阳中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楠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支持非公经济发展,这让我们很受鼓舞。省里对洛阳提出培育提升新优势,着力发展制造业,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张亚楠在会上提到,由于信息不对称、抗风险能力较弱等原因,民企融资可得性、可及性较差,受制于规模,融资渠道也相对单一,缺少除银行贷款外的高效融资渠道。
他指出,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还在于担保难,建议研究设立省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推动建立政银担三方共同参与、互利共赢、共担风险的机制和可持续的合作模式。他建议,政府牵头设立民营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合作,以省级再担保机构为平台,以再担保业务为纽带,进一步完善再担保机制,增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增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