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龙江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黑龙江两会召开期间,来自全省各地各行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肩负着全省人民的重托和社会各界的期望齐聚一堂,他们议大事、商大计、话改革、谋发展,共绘龙江振兴的美好蓝图。

    1月13日,黑龙江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黑龙江省进入两会时间。随着黑龙江两会的召开,2019年黑龙江省相关的工作安排也逐渐披露。

    实施“头雁行动”留住更多科技人才,优化营商环境,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成为今年黑龙江省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固巢留凤”与“筑巢引凤”

    市场经济下,人才好比跳动的音符,有感情才能奏出美妙的乐曲。

    在今年的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9年,黑龙江省将实施“头雁行动”留住更多科技人才。具体做法是,先通过“固巢留凤”,留住龙江科技领军人才,稳住科教领域的四梁八柱,再通过“筑巢引凤”,给予平台、资金、政策支持,以头雁带雁阵,吸引更多科技人才。

    众所周知,人口外流、人才流失曾是边疆大省黑龙江的一个痛点,黑龙江很大程度上面临着“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失的困境。数字显示,2011—2016年间黑龙江平均每年外流人口约为6.92万,与2000—2010年10年间平均每年流出12.6万的规模虽减少近一半,但外流人口却呈现出年轻人、高学历者占比增加的趋势。这在县乡村表现得更加严重,因为人才和人员缺乏,个别的县医院科室不全、乡中小学学科不全、村领导配备不全,就医、教育和农村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让这些地区更加贫困和落后。

    如何有效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不仅成为黑龙江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和黑龙江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重要内容,也引发了代表和委员的共鸣。

  “近年来,黑龙江外流人才的确不少,让人痛惜和惋惜,很多是高精尖领域的翘楚。希望建立龙江高端人才库,搭建不同人才特长与龙江发展需要有效结合的平台,营造宽松人才发挥环境。”黑龙江省政协委员陈柏杰说。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哈工大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对于如何留住人才,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各级政府要建立各层次留人计划;二是建立感情留人的相应措施;三是建立服务于高级职称人员的绿色通道,为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四是要使高层次科研平台成为高校师生留在黑龙江的重要条件。

  “在落实‘头雁行动’的同时也要做好‘雁阵’建设,提高高校毕业生留省率,留住本地人才,让‘头雁’有优秀的团队来支持。”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王永清表示。

  “过去我们总说‘筑巢引凤’,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固巢留凤’,非常好。黑龙江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留住家乡本土人才,让本土人才与引进人才享受同等待遇,只有他们根植于此,安居乐业,这才是黑龙江省发展的原动力。”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省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立然说。

  “吾心安处是吾乡。”值得欣喜的是,随着黑龙江省相关人才政策的实施,人才外流的状况正在逐渐得到改善。日前,哈尔滨多所高校发布了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披露了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去向和薪酬待遇。其中,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毕业生最留恋黑龙江,他们中有78%的博士毕业生、46.26%的硕士毕业生选择留在黑龙江工作。归属感,正在这些热血青年的心灵中激荡、澎湃。

立法为市场主体“撑腰”

    1月18日,黑龙江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表决通过的《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简称《条例》)有关情况。

    “《条例》意义很大。过去破坏营商环境只是受到谴责,现在这是违法。”齐齐哈尔市委组织部部长王爱民认为。而有关人士表示,此次立法从立法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律遵循,为推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起到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条例》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等方面入手,以“钢牙啃硬骨头”的劲头继续向改善营商环境发力。

    据了解,在经过两次常委会审议后,《条例》又再次提交黑龙江省人代会审议表决通过,充分发扬民主,体现人民意志。《条例》横跨两会,不仅提请省人代会会议审议表决,而且在省政协会议进行协商讨论,是探索立法协商的一次有益尝试,开创了黑龙江省地方立法的先河。

    发布会上,黑龙江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及常委会相关委员会、省司法厅、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有关负责同志就条例制定过程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条例》共7章63条,主要规范了行政权力运行,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维护市场良好秩序,打造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深入推进法治建设,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加强监督保障,确保条例落实等方面内容。

    在营商环境方面,法治意识淡薄、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不高,依然是黑龙江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讨论的重点。

    2019年,黑龙江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努力做到办事不求人”。而《条例》也进一步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应当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省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我帮办”工作机制。

    此外,针对黑龙江省突出问题,《条例》对“新官如何理旧账”“如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进行了引导式规范。《条例》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巡视巡察和年度目标考核,并规定依法作出的规划、行政决定等不得随意改变,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条例》是黑龙江省第一部系统性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法规。即将于2019年3月1日施行的《条例》,被认为是对优化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工作起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的地方性法规。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今年的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打好原生态、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五场保卫战”。加快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结合实际逐步推行天然气、电及生物质等清洁取暖。加快淘汰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内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小锅炉,原则上不再新建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完善哈大绥区域重污染天气应对联防联控机制,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大对阿什河、倭肯河等劣五类河段综合治理力度,继续推进肇兰新河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

    空气质量变好,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让良好生态环境助力龙江振兴发展,成为参加黑龙江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对于近几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的变化,省政协委员颜萍最有体会。就在1月12日,她从富锦坐车到哈尔滨,高速公路上的能见度很好,一路上经过耕地,堆堆成捆的秸秆、蓝天白云与远处的青山白雪形成了龙江冬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然而就在一两年前,颜萍坐车时在高速公路两侧经常看到有焚烧秸秆的,坐在车里都呛嗓子。颜萍委员说,去年禁烧秸秆之后,明显感觉到空气质量好多了。

    “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化为每个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政协委员李应文表示。

    随着地方两会的陆续结束,各省相继绘出蓝图。2019年黑龙江省该如何发展?在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寻找到了答案:面对全国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格局,我们黑龙江省要跟上时代,迎头赶上;面对遇到的风险挑战,我们要以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释放活力,重振雄风;面对群众心声和美好期盼,我们要真心回应,倾心投入,让龙江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2019年黑龙江省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