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两会细节
2018年湖南发展“成绩单”,颇多之处可圈可点;立法议案更加务实接地气;“政协云委员工作室”从冷到热……在不久前结束的湖南两会上,颇多细节,让记者倍感振奋。
□本社记者 李青 廖隆章
为期5天的湖南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湖南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分别于1月30日、1月29日胜利闭幕。采访湖南两会时,记者读到许多“细节”,颇感振奋。
湖南答卷
回看2018年湖南发展“成绩单”,可圈可点之处不少。实体经济方面,形成了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材料产业等三大万亿产业和11个千亿工业产业。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浸润了多年的培育与发展,也是未来湖南“起跳”的产业基石。
创新发展方面,也有好几个标志性事件:创新型省份建设获得国家批复;27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花落三湘,其中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此外,“黑科技”不断涌现,譬如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上线,无人驾驶公交、无人快递车、无人机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还譬如,自主研发的深海神器“鲲龙500”采矿机器人、“海牛号”海底深孔取芯钻机,为我国“深海”探测提供了有力支撑。
湖南在2012年GDP迈入2万亿元大关后,多次下调GDP增速目标,2012年为11%,2013年为10%以上,2014年为10%左右,2015年、2016年为8.5%左右,2017年、2018年为8%左右。今年预期为7.5%-8%,这是湖南省委省政府经过慎重研究确定的,既传递奋发进取的压力,又释放稳中有进、趋势向好的信心。降速,不是简单的调低发展速度,降速背后是提质增效,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把发展着力点引导到创新驱动、提高质量效益、保障改善民生、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上来,而不是盲目追求高速度。
“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乡村振兴、三大攻坚战、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关键词在湖南两会上高频率出现。围绕这些关键词,两会给人们展现出一幅更加美丽壮阔的画卷。
4件立法议案
湖南两会代表,对湖南的科学健康依法发展充满了期待,代表们依法联名提出符合条件的议案4件。
这4件议案分别为:关于尽快修订《湖南省宗教事务条例》的议案,关于制定《湖南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的议案,关于制定《湖南省长江岸线保护条例》的议案,关于尽快修订《湖南省东江湖水环境保护条例》的议案。
据介绍,这4件议案均为地方立法议案。大会秘书处议案建议组认为,议案事项属于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范围,案由、案据、方案符合议案规范。经大会主席团第四次会议审议决定,会后将议案分别交省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处理,向省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
此外,针对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融合发展将成为新一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趋势,还有代表建议,呼吁尽快出台加大支持混合制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对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具有“既公既私”的双重性质,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规范审计程序和内容。国有资本监管机构要适应“混合产权”带来的新变化,通过监管好资本和所派出的董事等管理国有资产,规范混合所有制经济活动中以产权为纽带的资本合作、企业合作和产业合作行为。建立产权交易的自查、抽查、复查制度,每年应对国有、集体产权进场交易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建立产权交易违规违纪举报制度,制定责任追究办法,防止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资产流失,同等保护国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的合法权益。
针对环保督察、项目申报过程中存在的企业发展“隐形门槛”的问题,有代表指出环保“一刀切”问题出现以来,有关部委以下发意见等形式,严厉批评了地方政府在进行环保督察执法过程中,简单粗暴地“全部关停”“先关停再处理”等做法。
“一刀切”的现象少了,但仍有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未被发现、触及,一些类似环保“一刀切”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仍有发生。以化工行业为例,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和环保督察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抱有“化工企业就是污染企业”的刻板印象,不少化工企业遭遇正常评估考核体系外的额外考验,如提交企业承诺书、审核周期过长、资料反复提交等。由于化工产业细分领域较多,负责环境评估的评审团队缺乏对应的专业技术评估人才,化工企业更容易被过分苛求。
据此,有代表建议,环保评估部门要加强评估机制和评估队伍建设,不仅要杜绝动辄关停等“一刀切”的“硬手段”,也要拆除行业偏见、人为设卡等“软门槛”,稳定企业发展预期,保护市场主体投资创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另外,要从新闻舆论方面加大对化工产业的科普,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化工产业对环境的影响。人们要认识到,化学产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严格经过危险等级、环境影响等级评估的企业,在高新技术和完备的措施保障下,产生的GDP是干净的。
委员天天见
2018年1月21日,“政协云委员工作室”正式上线,委员网上值班制度由此开启。转眼间,一年时间就过去了,“委员天天见”已成为湖南省政协履职新常态,也成为湖南政协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让委员和网友通过“政协云”直接互联,委员直接面对并回答网友的问题之后,委员还需要把网友集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整理,以“微建议”的方式再反映,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一年多的时间,从无到有,从冷到热,政协委员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吸引更多网友尽快参与进来,让委员工作室热起来?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委员们认为,值班主题的设计尤为重要,应该上接中心大局工作,下通民生所急所求所盼,这样才能让“委员工作室”迅速延伸到群众身边。
记者看到,“工匠精神与湖南高质量发展”“当前艺考的一些看法”“创新服务农民工”“实施商标战略,发展品牌经济,提升湖南综合实力”……设置的几百个主题,每一个都颇有讲究。
这些贴近民生的话题,引导和激发了群众有序参与政协工作的热情,体现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的人民民主真谛。
“委员工作室”将群众难事、烦心事,于“政协云”平台提交“微建议”,展开“微协商”,对接党委、政府“微服务”,解决人民“微需求”,民情上传下达,环环相扣。各方互动合力打捞民意,脚沾泥土触角下沉,“云”与“泥”零距离,接地气促进了委员值班的高质量。
委员们表示,“政协云”值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是一次独自面对不确定的网友发问的履职经历。“委员工作室”是一个崭新的窗口,让新一届省政协委员展现了自我风采,同时也为打通委员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作出了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