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检察机关的转型之路
参加浙江省两会的人大代表高度评价过去一年浙江省检察院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检察事业所取得的佳绩,以98.7%的赞成率通过了浙江省检察院工作报告,创历史新高。
面对泛滥成灾的广告推销等骚扰电话,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检察院利用公益诉讼程序开展调查并提出检察建议。这起国内首例“骚扰电话整治公益诉讼案”,督促通信管理部门整治了骚扰电话乱象。该案作为最高检2018年“检察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受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普遍关注,群众好评如潮。
这是在今年1月浙江省两会上,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贾宇在工作报告中列举的工作业绩。贾宇称这是积极审慎探索新领域公益诉讼。
参加浙江省两会的人大代表高度评价过去一年浙江省检察院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检察事业所取得的佳绩,以98.7%的赞成率通过了浙江省检察院工作报告,创历史新高。
“三大转变”
2018年被贾宇视为浙江省检察机关爬坡过坎、砥砺前行的不平凡之年。
“我们以改革促转型、以创新谋发展,以‘深化法律监督,彰显司法权威,维护公平正义’为主线,以转型发展为主题,推动检察工作。”贾宇表示。
2018年,浙江省检察院实现了“三大转变”:工作重心从重反贪办案向重法律监督转变;法律监督从重刑事诉讼监督向刑事与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监督并重转变;监督理念从“你错我对、你输我赢”向“双赢多赢共赢”转变。
相关的机制和制度也随之创建,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公益损害与诉讼违法举报中心,举报中心受理内容从原先的职务犯罪举报拓展为聚焦公益损害举报和诉讼违法控告。包括在环境资源、食品药品、国有财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英烈保护等领域受到公益损害;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活动或侦查活动存在违法情形以及检察院办理案件中存在违法情形等七大类事项。从而凸显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主责主业,拓宽了法律监督线索来源渠道。
“通过受理公益损害和诉讼违法线索作为举报中心的主要职责,以百姓的关切点作为监督重点和方向,推动检察工作转型发展,努力提供更加符合人民需要的‘法治产品’‘检察产品’。”贾宇表示。
去年,浙江省检察院还出台了服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职责、健全机制、加强监督,为全省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提供检察支撑;还开展全方位检校合作,省检察院与17所国内高校法学院校签订了检校合作协议,13名法学专家以副检察长等身份在浙江检察机关挂职,挂职时间为期一年,从而搭建了高层次法治人才培养平台;还参与并推动政法一体化协同办案,通过跨部门数据交换、业务协同、数据共享、流程再造,构建起政法机关一体化的网上协同办案体系,促进提升全省政法机关办案质效。
法律监督成“拳头”
转型后的浙江检察机关凸显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加强对“立的对不对、抓的该不该、判的公不公、执行的严不严”等问题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对公安机关的法律监督,浙江省检察机关的理念是“公安机关侦查活动开展到哪里,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就跟进到哪里”。通过检警协作,联合浙江省公安厅出台加强刑事侦查活动协作配合的意见。
2018年8月24日下午,浙江温州乐清女孩赵某某通过滴滴平台搭乘顺风车从乐清市到永嘉县,途中司机钟元停车持刀抢劫、强奸并杀害了赵某某。案件发生后,温州市检察院、乐清市检察院提前介入,回应舆情。同年11月16日,温州市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强奸罪、抢劫罪对钟元提起公诉。
还有震动全国的蓝色钱江保姆纵火致4人死亡案,此案引起媒体聚焦。浙江省检察院加强指导,杭州市检察院提前介入,依法批捕起诉。被告人莫焕晶被法院一审判处死刑上诉后,省检察院派员出席二审庭审,莫被执行死刑时,检察机关依法派员临场监督。
去年,浙江省检察机关提前介入重特大案件644件,引导侦查取证,加强法律监督,形成打击“精、准、力”。共对应当立案而公安机关不立案、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监督立案、撤案3547人;对应当逮捕而公安机关未提请批准逮捕、应当起诉而未移送起诉的,追捕、追诉1511人;纠正侦查活动违法1215件次。
对法院的审判监督,浙江省检察机关转变以往重刑事审判监督、轻民事审判监督的理念,坚持刑民并重,强化监督。在全省实施检察长列席同级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发表检察意见,共同维护司法公正。
2013年5月,杭州茂银贸易有限公司因投资合作纠纷起诉杭州华图置业有限公司。华图公司向法院提交《协议书》,辨称双方已解除合作。经法院一审、二审委托鉴定确认《协议书》公章真实,判决茂银公司败诉。但杭州市检察院在调查中发现,《协议书》系华图公司偷盖茂银公司印章伪造而成,遂依法向杭州市中级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期间,双方达成9000万元的和解协议,茂银公司撤回起诉,法院撤销原判。
去年,浙江省检察机关提起抗诉的刑事裁判经法院改判的有160件,同比上升80%。提起抗诉的民事行政裁判和提出再审的检察建议,法院改判和采纳344件,同比上升254%和50.2%。对民事行政审判程序违法行为提出检察建议105件,法院采纳102件,还监督查处民事虚假诉讼872件。
浙江省检察机关致力于打通司法公正“最后一公里”,重点监督刑事执行不公正以及民事行政案件“执行难”问题。审查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20820件,监督纠正315件。对财产刑执行监督,督促4279名罪犯缴纳罚金等4.2亿余元,防止“坐牢不交钱”。对民事行政执行监督共提出检察建议844件,法院采纳821件。对有执行能力而拒不执行的449人依法提起公诉追究刑责。
浙江省检察机关还通过强化专项监督来回应群众呼声。桐乡市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3家母婴用品店销售无中文标签的进口婴幼儿奶粉,向桐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查处。桐乡市市监局对3家母婴用品店分别作出罚款、没收涉案商品的行政处罚,并在全市开展进口婴幼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在去年的对生态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专项监督中,浙江省检察机关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280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211人。
陈德武等人涉嫌非法获取公民手机号码2亿余条,出售获利2000万余元,浙江省检察院联合省公安厅挂牌督办,日前,这起严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的5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追诉。浙江省检察机关结合办案深入分析医保诈骗、高校“套路贷”、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等案件暴露出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推动行业治理,得到浙江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公益诉讼推进社会治理
去年6月成立的浙江省三级检察院的公益损害与诉讼违法举报中心,不仅让群众对侵害公共利益等现象告状有门,维权有路,而且成为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的助推器。
“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代表,负有重要使命。当国家、社会、公民的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检察机关要依法提起公益诉讼,这是新时代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新的光荣使命。全省检察机关关注社会治理热点难点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公益诉讼。”贾宇表示。
2016年,浙江丽水市的景宁华途置业有限公司以3116万元竞得一地块,在支付保证金1500万元后未缴纳剩余1616万元,地块处于闲置状态,群众反映强烈。景宁县检察院经调查核实,向县国土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追缴,但华途置业仅补缴土地出让金100万元。2018年4月12日,景宁县检察院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一周后,华途置业就缴清土地出让金和违约金共2500万余元。法院还判决确认县国土局未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的行政行为违法。
去年,浙江省检察机关以人防易地建设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征地拆迁补偿款为重点,办理公益诉讼469件,督促监管部门收回国有财产3.2亿元,收回167.7亩国有土地使用权。
去年,温州市永嘉县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楠溪江风景区内有2处违法建设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该院分别向景区管委会和县环保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对涉案垃圾填埋场进行整治,推动县政府启动垃圾焚烧厂改造提升工程,从根本上解决永嘉垃圾消纳处置能力不足、生活垃圾常年堆放的问题。
像这类推进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公益诉讼,去年浙江省检察机关共办理3263件,督促处置固废垃圾40.9万吨、整治关停企业63家。
针对去年狂犬病和百白破问题疫苗引发的群众担忧,杭州、金华、台州等地检察机关开展疫苗领域专项检察,从义乌监督召回人用狂犬病疫苗1.4万支,及时回应了群众的期昐。
据统计,去年浙江省检察机关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551件。通过行政诉前程序督促行政机关严格依法履职4059件,提起行政、民事公益诉讼218件,法院审结支持164件。浙江省检察院在全国发布了首个公益诉讼白皮书,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被评为浙江省民生获得感示范工程。
“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员,我深深地感受到检察机关的成绩来之不易。”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台温律师事务所主任柳正晞说,“法院执行难是全国难题,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浙江省检察院今年的工作报告中,在加强民事行政执行法律监督方面的一些数据,充分反映了检察机关对执行监督的重视和工作力度。”
在今年两会上,许多浙江省人大代表表示,浙江省检察机关牢牢把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检察事业发展的新机遇,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检察机关积极履行公益诉讼职能,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值得点赞。
“过去一年,浙江检察机关为浙江良好的法治环境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在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增添了我们发展的信心!”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宇松在审议时说。
“今年全省检察机关继续以深化法律监督,彰显司法权威,维护公平正义为主线,以法律监督行动年、检察业务建设年、智慧检务提升年为抓手,推动各项法律监督工作全面协调充分发展,为加快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贾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