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从业青年发展困境及法治突破

——以陕西省为例


  快递行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了较多劳动人口,快递从业青年服务的对象又是广大市民,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保障快递从业青年长期稳定工作,既涉及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又关系广大群众的民生。201851日起,我国首部专门规范快递行业的行政法规《快递暂行条例》正式施行。但笔者深入调查发现,快递从业青年普遍存在工作强度大、休息时间少,生存压力大等问题。

  笔者及课题组工作人员,以陕西省快递从业人员为样本,通过座谈、发放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形式抽样调查发现,陕西省快递从业青年有“男性、青年、本地人、已婚、文化程度低、专职”六方面特征,生存发展面临四大问题。

 

生存发展困境

 

  第一,社会服务关爱快递从业青年的浓厚氛围尚未形成。首先,对快递从业青年的正面宣传不够。陕西省快递行业协会自2014年以来,多次在全省快递企业中开展“优秀快递员”和“快递服务优秀网点”评选活动,但官方性表彰从2018年才开始。目前各级政府和共青团对优秀快递从业青年的表彰几乎为零。其次,社会对快递从业青年尊重度、认可度和职业支持度不高。笔者及其团队调查发现,快递公司普遍反映大众对快递行业青年不够尊重、理解与认可,有些地方甚至存在客户辱骂、欺凌、敲诈快递从业人员的现象。

  第二,政府行政执法和许可的限制性规定较多且标准不明确。首先,是城市车辆限行规定限制。快递运输车辆在城市车辆限行之列,而快递从业人员主要靠业务量提成来赚钱,因而限行规定也连带影响了其收入。其次,是城市停车管理规定限制。目前,关于商场、小巷等人员密集或偏僻地点的快递车辆停靠区域的划分规定尚不明确。电商大促销期间,快递从业青年派件量激增,常因小区派件、等候客户而车辆停靠不到位,进而被扣车、罚单。再次,对快递三轮车性质认定不清晰。目前尚没有关于三轮车是否属于机动车的明确规定。这使得城管、交警部门乱罚、错罚问题突出。最后,车辆通行证办理过程繁琐。快递车辆必须有“通行证”才能上路,但快递公司办理车辆“通行证”,一个季度只能集中申请办理一次,程序繁琐且冗长,从申请车辆“通行证”到拿到手至少需要3个月,行政效能低。

  第三,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首先,用工制度不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快递行业不规范用工情况仍存在。有的快递公司为了节约成本,招小时工、学生工。其次,工作稳定性差,合同签订期较短,“跳槽”率高。再次,社会保障不足,各种保险缴纳率低。一方面快递公司因为员工的流动性较强,不给短期员工办理社保,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快递员工自身法律保护意识不强。

  第四,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不畅通。出现矛盾纠纷的责任划分不够明确,“送货难”“丢货后取证难”“客户刁难”等纠纷比较普遍。客户和快递从业人员之间发生冲突时,电商和快递公司更注重保护前者,经常会出现“扣锅”现象,对此应有规范可行的实施细则和具体流程。

 

出路探寻建议

 

  第一,引导全社会共同营造尊重关爱快递从业青年的浓厚氛围。党和政府应加强正面引导,呼吁全社会尊重和理解快递从业青年;动员新闻媒体大力挖掘快递从业青年中的典型事迹,借助各种途径加以宣传;包括共青团和工会等群团组织对优秀快递从业青年进行大力表彰,在青年中树立典型,形成全社会尊重快递从业青年的新风尚。

  第二,推进政策制度设计。首先,推进快递行业的政策制度设计,加强行业规范和引导,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促进快递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健全和完善地方交通法规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让快递发展常态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其次,建立快递公司人力资源供给机制。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创新思路,既帮助广大青年尽快就业,又解决快递公司招工难问题。再次,开展快递从业青年文化素质提升计划。帮助快递从业青年积极掌握相应技能,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加大对快递从业青年的法律服务,帮助其在遭受不公正对待时能通过正当途径维护其合法权益;帮助快递从业青年树立服务意识,努力学习与客户的沟通交流技术等。

  第三,规范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效能。首先,对违反交通、城市管理的行政执法裁量标准予以明确。明确对三轮车的性质认定,让执法真正透明合理,防止因肆意处罚或权力寻租而导致的腐败问题。其次,为未取得“三轮车驾驶证”的快递从业青年开辟绿色通道,降低拿证时间成本。再次,简化快递运输车辆“通行证”的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最后,尽可能减少对快递运输车辆不必要的限制,提升配送效率。

  第四,加强快递从业青年劳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鼓励企业建立和其利润增长相适应的薪酬福利制,适度提高快递从业青年工资福利水平;加强监管,促进企业规范用工,保障快递从业青年休息休假权利,强制快递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为从业者购买相应社会保险;逐步改善快递从业青年居住状况,在城市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分配方面,回应其合理诉求;鼓励公司营造愉快、充实、人性化的工作氛围,制定合理明确的薪资激励制度、职级评定制度、晋升和考核标准等。

  第五,建立长效、多元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党和政府要重视建立权益救济途径的创新机制,避免让快递从业青年“背锅”,切实保障快递从业青年在遭受不公对待时能通过正当途径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鼓励通过调解、仲裁或者行业、企业内部自治方式化解纠纷、矛盾,推动政府法律援助工作,鼓励和支持群团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为快递从业青年提供免费的在线法律咨询服务等。

  (作者分别系西北政法大学教授、西北政法大学法硕学院硕士研究生、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