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法学研究,推动成果应用转化

    引领繁荣法学研究,促进法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转化是中国法学会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

  2018926日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法学家论坛上,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加强法学理论研究,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开辟新局面。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中国法学会工作要求,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及所属研究会通过课题研究、论坛研讨、立法咨询会等方式,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推进法学理论、法律制度和法治文化创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业务素质,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服务。

依托课题繁荣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是中国法学会组织、引领、繁荣法学研究,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强有力理论支撑的重要载体,目前已经在我国法学法律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18年,中国法学会将“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作为年度部级法学研究重大课题,组织法学法律专家全面、准确、深入解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十个坚持”分别作为10项重点课题,列入课题指南,面向全国公开招标。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的重要思想和重要理论,中国法学会专门设立“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重点专项课题。

  与此同时,中国法学会还根据中央政法委的指示,由学会党组设立“‘枫桥经验’理论提升和经验总结”重大项目,联合中央有关部门和浙江省委政法委,组成专家组,开展大量调研,举办数次论坛,设立21项课题,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枫桥经验和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思想,编辑出版重要文献,最终形成《“枫桥经验”的理论构建》《“枫桥经验”历史研究文献汇编(上下卷)》等重要成果。

  中国法学会受中央政法委、司法部等单位委托,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了“政法工作条例(专家建议稿)及调研报告”“跨行政区划法院检察院设置”“‘减证便民’相关法律制度立法后评估”“域外律师制度比较研究”“法治人才培养和法学教育领导与管理体制机制”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举办课题研讨会,就研究计划、研究内容、研究成果的完善等与委托单位和课题组进行沟通。

  设立“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和发展脉络”重大课题,由中国法学会领导牵头组成课题组,在河北、福建、浙江、上海、北京开展实地调研和访谈,认真梳理研究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和发展脉络。

  尽管接受了许多重点课题的任务,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在例行的课题工作上也没有丝毫懈怠。

  2018年度招标课题、重点委托课题的选题、招标、立项、首批经费拨付工作都顺利完成,并且专门设立“‘枫桥经验’理论总结和经验提升”专项委托课题,全年共立项312项课题。

  与此同时,还完成2016年度招标课题、重点委托课题第一批,2015年度招标课题、重点委托课题第二批的结项鉴定工作,组织专家通讯匿名鉴定,共247项课题完成结项。

  目前,中国法学会研究部正在进行2017年度招标课题、重点委托课题第一批,2016年度招标课题、重点委托课题第二批,“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重点专项课题的结项鉴定工作。

指导研究会规范化建设

  中国法学会成立的学科、专业、专门研究会有55个,基本上涵盖了法学主要学科和部分法学边缘学科。在繁荣法学研究,积极组织广大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宽领域的法学研究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取得了一系列有创见的研究成果。

  作为中国法学会所属研究会的服务和管理部门,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在2018年间对研究会工作进行不间断的指导,突出思想政治引领的内容,对研究会加强政治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2018年,各研究会举办年会47次,其中39个年会有会长出席并发表讲话,传达中央精神,加强了对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政治引领。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对各研究会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除了全部成立党组以外,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等各项基本制度,认真开展党建工作,同时对研究会负责人的增补和更换进行严格筛选。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坚持依法依规依章程指导各研究会进行换届,通过换届贯彻落实好中央群团工作会议要求,通过换届增强研究会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

  2018年,民族法学、商业法、长江海商、法理学、廉政法制等研究会已经完成了换届工作。目前正在推进体育法学、刑事执行法学、案例法学、港澳基本法、卫生法、行为法等研究会的换届工作。

  《中国法学会关于改革和完善监管制度 促进研究会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的印发进一步激发研究会活力,促进研究会健康有序发展。

组织专家为立法

和改革建言献策

  中国法学会作为法学法律界的政治团体、人民团体、学术团体,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立法总体规划的研究以及法律、法规、法律解释的咨询、论证、草拟、修改等工作,参与全国性、地方性和行业性法治评估。

  中国法学会立法专家咨询会就是由此孕育而生的一个常态化机制,由中国法学会邀请法学法律专家学者,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以及中央有关部门委托或公开征求意见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重要的部门规章(草案)进行研讨。

  立法专家咨询会充分发挥了中国法学会所属研究会作为相关领域“国家队”的作用。根据研讨的主题,多数场次均由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与一个或多个中国法学会所属研究会共同承办。每期立法专家咨询会专家的选择,充分依靠中国法学会所属研究会,由研究会负责选定本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宪法学研究会、行政法学研究会、民法学研究会、刑法学研究会等研究会多次参与承办,北京、上海、浙江等省级法学会多次参与协办。

  2018年,中国法学会共组织召开了33场立法专家咨询会,就《民法典各分编》《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公务员法修正案》等32部法律,《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等3部行政法规和1部重要规范性文件进行了研讨。

  超过640人次专家学者参与研讨,撰写的咨询报告总计超过120多万字。同时,对《审计法》和《“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公约及法律风险防控》组织了书面征求意见。

  相比往年,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部委来函委托征求意见的场次明显增多。中国法学会的成果转化渠道也进一步拓宽,全年以《专家咨询报告》为基础形成了多份要报。多份《专家咨询报告》和《要报》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

  中央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立法专家咨询会和《专家咨询报告》充分肯定,《专家咨询报告》中的修改建议和意见很多内容都体现在正式通过的法律文本中。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还受北京市委政法委和北京市法学会的委托,组织专家学者对北京市司法责任制改革的落实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评估组围绕员额制与分类管理、司法责任制、职业保障三项基础性司法体制改革事项,设计了包括三级共158个具体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对象覆盖北京市全部45家法院检察院,选取15家具有代表性的法院检察院进行实地测评,回收有效调查问卷7198份,形成了12万字的评估报告,受到北京市委领导的肯定。

  除了关于立法工作开展的咨询会以外,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中国法学会也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新经验,反映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进行学术研讨,加强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提出对策和建议。

  依托高校和实务部门,中国法学会已认定七家法治研究基地。各法治研究基地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南海海洋权益维护等重大领域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实践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在服务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发挥出了更大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