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举办第三届司法高峰论坛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近日,第三届上海司法高峰论坛在上海市检察院举行,论坛专题研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与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

  上海司法高峰论坛是上海市法学会司法研究会和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联合策划的高端学术品牌,由上海市法学会等单位主办。

  据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施伟东介绍,通过召开这次论坛,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和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研究,通过学术研讨对深化司法改革进行对策与理论支撑,展现高端法学智库研究对国家改革的学术引领力,对未来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进行前瞻分析与预判,主动思考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崔亚东在论坛上指出,上海又一次被中央确定为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的试点地区,这次论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召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应把上海司法高峰论坛办成一个真正的司法高端论坛,成为引领、繁荣、创新法学理论、法律实务研究的重要平台,成为联系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服务司法体制改革的阵地,成为上海法治研究、法治建设的高地,为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法治上海建设、平安上海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上海市高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晓云表示,作为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单位,一年多来,上海法院全力以赴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各项任务,取得了积极成效,综合配套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形成了完整的改革制度体系,率先推动并形成了多项上海司法改革经验和做法,综合配套改革对审判质效的提升效果日益体现。下一步,需要深化改革认识、抓住改革重点、优化改革方法,全面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上海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本才强调,上海市检察机关聚焦“深化司法改革”和“强化法律监督”两大关键点,不断完善检察权运行机制,全面深化司法责任制,为做好改革“精装修”,推动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上海方案”。新形势下检察机关推进司法改革,应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提升办案质效,提升司法能力,在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和上海大局中更加有为。

  上海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章华指出,一年多来,上海司法改革初步建立了覆盖较全面、配套较齐备的制度体系,提供了一批新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2019年要全面完成综合配套改革任务,只有充分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才能确保行稳致远。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卞建林教授以《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切入点,在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监察体制改革、反腐败追逃追赃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针对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的衔接、建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增加速裁程序等问题发表了学术观点。

  与会专家学者讨论指出,改革应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与完善司法责任制的关系;审判权的分散独立行使与统一裁判标准的关系;司法责任追究与审判监督管理之间的关系;司法责任追究与法官职业保障的关系。以“枫桥经验”为重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具有独特优势,要加强党的领导作为贯穿基层社会治理的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智能化建设,推动“枫桥经验”向城镇社区治理延伸,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

  上海市法学会司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崔永东在论坛总结时表示,上海市法学会将继续依托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学科与智库品牌,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部署,参与上海市委政法委的改革方案论证,并通过上海司法论坛搭建学术界与实务界交流改革信息的平台,促进改革决策服务成果的转化。华东政法大学将发挥自身优势,致力于整合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积极推进学术成果的社会转化,服务决策、服务社会、服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