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兼任社区副书记的民警们
近3年,北京市公安局共为派出所补充警力6700余人,户籍派出所警力达到了近2万人,超过市局总警力的40%,占分局总警力的57.5%。在全局348个户籍派出所共配备8884名社区民警,其中党员占社区民警总数87%。
□本社记者 汤瑜
上世纪60年代,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个历久弥新的典型。50多年来,随着时代发展,“枫桥经验”被赋予了更多新内涵。北京市公安局拟在2019年7月底实现党员社区民警兼职副书记全覆盖,这也是落实北京市委“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举措。
尊重习俗建新疆风格工作站
“黄警官,亚克西!”“警务站,亚克西!”提起黄文祝,海淀分局西山派出所宝山龚村社区居住的很多少数民族居民都会竖起大拇指。
作为海淀分局第一批任职副书记的社区民警,1991年12月,黄文祝从部队转业参加公安工作,慢慢学会了常用的维吾尔语,把自己变成了“新疆通”,也成为大家的知心朋友。
为更好地开展少数民族群众工作,他认真学习宗教习俗和生活禁忌,对警务站进行改造,在院内搭建起具有新疆特色的葡萄架,在院外建起了菜园,将厨房改造为清真厨房,在院墙画上民族团结宣传画,把警务站外面的空地铺上方砖,使之成为少数民族群众开展活动的场所,让宝山工作站成为极具新疆风格的工作站。
针对龚村新疆居民较多的情况,黄文祝在警务站挂上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图,记住了众多乡镇的名字和位置,梳理出他们的亲缘、地缘、业缘关系。还在警务站标识、宣传展板上添加了维吾尔语翻译,制作了维汉双语的社区安全防范宣传材料,并组织少数民族居民戴起了红袖标,共同参与到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中,使他们成为“平安社区”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此外,黄文祝每月召开法治宣传教育大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宣讲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讲授安全防范知识。2017年国庆节前夕,他组织20余名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参观了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艰苦卓绝的历史、建国强军的伟业、繁荣复兴的祖国,深深触动和感染了观展的每一名少数民族群众。他们在留言簿上写下:“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会胜利,各族同胞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考虑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下社区时,黄文祝都带着女辅警,遇到男子不在家就由女辅警敲门问好,征得同意后再入户走访。遇到居民做礼拜时,黄文祝会在外面等候,直到做完再和他们交谈。这些点滴细节上的尊重,令少数民族居民很感动。
由于龚村地区正在拆迁,少数民族群众租住的房屋也面临拆迁,黄文祝尊重他们倾向聚居的意愿,在村、镇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过梳理找到了一处公寓楼,介绍他们集中居住,同时建立每月出租房主例会制度,制作《房东小常识手册》,提升安防意识。
看到少数民族儿童因找不到合适的学校而辍学在家,黄文祝主动协调行知实验学校,先后帮助15名适龄儿童入学,使孩子们接受正规教育成为常态。
新疆群众买买提突发脑梗倒在路边,黄文祝及时将其送到医院,并垫付了医药费,协助家属将其送回原籍。此外,他还争取镇政府和宝山村委会的支持,两次组织医院上门免费为200余名辖区群众体检,为体检中发现患病的20余名群众制定健康干预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居民从老家探亲回京时,带回了葡萄、石榴树苗,栽种在警务室的葡萄架下,浇水施肥、修建打理。一有闲暇时间,他们拖家带口来找黄文祝聊天,在葡萄架下坐一会儿,打扫警务站卫生,饿了就到清真厨房露一手。
每逢遇到维族传统节日,群众都会自发带着水果、羊肉串、烤馕,来到社区警务站,与黄文祝及其他社区民警、工作人员一同载歌载舞庆祝节日。
民警书记亲手修污水管
今年55岁的刘炳旺,是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苹果园派出所八大处社区的民警,兼任八大处社区党委副书记。近年来,他以社区民警和社区党委副书记的双重身份,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参与居委会议事决策,配合化解邻里间的矛盾纠纷,做好辖区治安防控,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八大处社区创下连续8年“零发案”。
在八大处社区,居民们都知道,“有事就找刘书记”。
2014年11月,一个家属院里两户居民因污水管道堵塞引发纠纷。刘炳旺得知后,立即赶到居民张女士家中了解情况,原来,是张女士楼上的住户以污水管道堵塞为由,将正在供暖的暖气管拆除,导致暖气停暖十几天。
按说这样的事,不归社区民警管,但刘炳旺以社区党委副书记的身份,拉着社区干部一并走访了解情况。有居民向他反映,“都这么长时间了,找了很多部门,都说解决不了!”还有个别情绪激动的居民不停地谩骂。
“既然向群众承诺过有困难找我,就一定有信心把事情处理好,即便不能解决问题,也不能让矛盾升级。”刘炳旺第一时间借来工具,亲自上阵,硬是将堵塞的管道切开,瞬间,管道内存着的大量污水和着粪便喷洒在他的头上、身上,臭气弥漫了整个狭小卫生间,顾不上恶臭,刘炳旺继续抢修,直至新管道安装成功。听到暖气管流水声,围观的群众纷纷鼓掌。
刘炳旺家住五里坨,考虑到自己是一名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党委副书记,就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党员信息登记在社区,目的就是更好地配合社区党委开展党建工作。“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要将自己的一言一行,置身群众的监督之下。”他说。
依托“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刘炳旺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社区治安管理,组建了一支由40余名党员构成的“老街坊”巡逻队,安排在社区主要路口、八大处公园停车场附近定点定岗定责开展巡逻防范,收集社情民意,并定期组织召开培训会,教授巡逻队员方法、技巧,使群防群治力量在社区防范中发挥作用。
巧用社区力量化解矛盾在一线
29岁的中关村派出所华清嘉园社区民警闫昕卓,2017年5月任华清园社区党委副书记。他所管辖的社区毗邻清华、北大、北语、林大、矿大等十多所知名高校,西侧为清华科技园写字楼群,东侧是中外学生齐聚的五道口“酒吧一条街”,涉外特征明显。
华清园社区由东升园公寓和华清嘉园小区组成,共有28栋住宅楼,实有人口近1.4万人,房屋出租率36%,涉外出租房屋占半数以上,高峰时期居住境外人员来自43个国家800余人。社区共有商户473家,范围涵盖了生活服务、教育培训、餐饮娱乐等行业,相关从业人员1300余人,人员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
为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闫昕卓将社区党建与平安治理相结合,整合辅警、实管员、保安、群防群治等力量,打造社区“小巷管家”团队,充分发挥调解在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第一道防线”作用,力争用社区力量将问题解决在一线。
华清嘉园社区东侧的“酒吧一条街”入夜后人流较大,是案件以及秩序、扰民、卫生等问题集中存在的重点地域。闫昕卓根据“1+2+N+X”(1警、1辅、社区安全联络人+常态巡防力量+志愿巡逻队)新型警辅共同体模式,通过社区党委协调相关企业成立“秩序维护联防队”,维护店内及街面秩序。巡逻队上岗以来共抓获嫌疑人10余人,及时控制打架纠纷200余次;清理摆摊、乞讨、发传单等扰序人员40余人次,救助醉酒人员39人,平均每日劝离违停车辆60余辆。
此外,为了适应警务工作,闫昕卓不断学习,如今能用7国语言进行简单的对话。同时利用自己是社区民警、社区党委副书记的双重身份,近年来,他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和中外文化交流活动,邀请来自日本、韩国的朋友,教居民制作寿司和泡菜饼;邀请巴基斯坦留学生跟居民学包粽子,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带领青年汇社工,组织留学生参观百年老字号义利食品厂,动手制作中国传统美食中秋月饼;与北语社团合作,周末带领社区小朋友开展“井盖涂鸦”活动,展示才艺的同时美化了社区环境,也使居住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政策法规和风俗习惯,还增强了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
北京警方相关负责人指出,派出所党支部和社区(村)党组织既是执行落实兼职副书记制度的主体,也是发挥制度优势带动基层善治的战斗堡垒,通过党员社区民警这一桥梁纽带,实现了警社联动,优势互补,产生了“1+1>2”的叠加效果。
此外,党员社区民警以副书记身份加入到社区(村)党组织中,充分发挥“穿制服”副书记的职能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党务、警务、政务有机融合,加强公安与社区、民警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发动和依靠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基层综合治理,形成了吹哨报到、有效组织,全员参与、共建共治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