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系统实现公益诉讼办案“全覆盖”

今年111月立案89523件,提起诉讼2560


  本报讯(记者薛应军) 12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称,随着20181123日海南省三沙群岛人民检察院向三沙市社会事业与后方基地管理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全国基层检察院全部解决立案空白和诉前程序办案空白,实现公益诉讼办案“全覆盖”。自20177月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99441件,提出检察建议和发布公告87385件、提起诉讼2793件。今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89523件,提出检察建议和发布公告78448件、提起诉讼2560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39亿余元。

  据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介绍,今年以来,检察机关以环境资源、食品药品等领域为重点,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48847件,占54.56%,是两年试点期间总量的7.5倍。共办理食品药品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9916件,案件总数占比从试点期间不到1%增长到34.02%,是试点期间办案量的360倍。今年1月至11月,诉前程序案件占比高达96.84%,诉前程序行政机关整改率达94.42%,比试点期间提高17.3个百分点。通过办案督促挽回被毁损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200余万亩,督促关停违法企业8900余家。

  今年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通过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39亿余元。其中,收回国有土地出让金165.9亿元,收回人防易地建设费10亿元。

  此外,最高检还发布了第十三批指导性案例及检察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其中,“陕西省宝鸡市环境保护局凤翔分局不全面履职案”“湖南省长沙县城乡规划建设局等不依法履职案”“曾云侵害英烈名誉案”三个案例被列为公益诉讼指导性案例。“重庆市石柱县水磨溪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案”“北京市海淀区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食品安全公益诉讼案”“福建省闽侯县食用油虚假非转基因标识公益诉讼案”等被列入检察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