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热的警魂永在征途

    在湖北省天门市公安局民警荣休仪式上,退休民警身披绶带,手持荣休纪念章,胸前银光闪闪的警号见证了他们多年的从警生涯。

灼热的警魂永在征途

  

  “就算脱下警服,就算壮士迟暮,灼热的警魂永远踏在征途。”伴随着庄严的乐曲,舞台上的退休民警向新警交递旗帜,现场不少民警潸然泪下。这是1211日湖北省天门市公安局民警荣休仪式上令人动容的一幕。

  9名退休民警代表身披绶带,手持荣休纪念章,胸前银光闪闪的警号见证了他们多年的从警生涯。

   

如果有来生,我还当警察

  退休民警谈彪,经常约驴友一起骑行,退休生活丰富多彩。忙碌了一辈子,终于能够歇下来的他却说:“心里有一处,永远空了。”

  从警30多年的经历,已深深地镌刻在他的脑海中,不能忘怀。正如他在2018年民警光荣退休仪式上的发言:“我对曾经的公安工作恋恋不舍,往事历历在目,酸甜苦辣涌上心头……”

  下过乡、当过兵、打过仗,作为一名基层民警,他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传奇事迹,但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一生。他这一辈子,对得起那身警服,对得起“人民警察”的称号。

  作为一名基层片儿警,主要工作是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这就需要他们投入更多的时间。

  为了对辖区居民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谈彪挨家挨户上门登记人员,白天不在家里的,他就晚上去,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并且牢记于心。他还在辖区醒目位置悬挂了十几块公示牌,把自己的照片、姓名、联系电话放在上面,辖区居民渐渐熟悉了他,见到他都亲切地喊他“彪哥”,有事首先想到的也是他。

  为了做好防范入室盗窃案的工作,谈彪对辖区单位居民楼挨家挨户走访检查,指导居民做好防范工作,并联系各单位保卫科,抽调内部人员组成巡逻队,坚持每晚由他带队,在辖区治安复杂的场所不间断进行夜巡。他负责的辖区,连续3年未发生一起盗窃案件,这也让他在2002年被湖北省公安厅授予“全省防范入室盗窃工作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谈彪做人做事奉行的宗旨。1996年,一名郭姓青年因盗窃自行车被谈彪抓获。办案期间,郭某母亲找到他家,留下了一个装有1000元钱的信封和放她儿子一马的纸条。谈彪回家知道后,面对这笔巨款,没有一点犹豫,立刻找到郭某家人坚决退回了钱。

  30余年的从警生涯,他也曾面对过穷凶极恶的歹徒。1998年,老东方建材市场有人持刀砍人。接警后,谈彪立刻与同事一起赶到现场。当时,一名年轻人正手持大砍刀,朝着周围群众乱挥。来不及思考,谈彪大步冲上前,抢夺对方手里的砍刀。几个回合后,砍刀被夺了过来,但谈彪的右手大拇指肌腱也被对方砍断,血流了一地,在医院缝了八九针。家人怪他不考虑后果,不顾惜自己的性命,他义正辞严地对家人说:“如果我不冲上去,受伤的就会是周围群众。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警察应尽的职责。”

  回顾自己的警察生涯,谈彪说:“我做的一切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头顶上的警徽。做一名公安民警,我无怨无悔。如果有来生,我还当公安。”

一枚指纹破大案

  年近六旬的邱士林,满头银发,身材瘦削,身上透出一股儒雅气质,眼神却格外坚毅而锐利。

  正是靠着这双锐利的眼睛,在上世纪80年代破案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他仅凭一枚指纹,便破获了一起入室盗窃大案。这也是他破获的第一起案件。

  1987年农历正月初六,岳口镇青华寺村出纳家被盗,被盗走的财物除80多元现金和一块手表外,还有村集体800多元国库券、几千元不记名不挂失的银行奖券以及几万斤粮票。案发现场,市刑警大队仅在房间桌子的玻璃上提取了一枚指纹。

  现场遗留的指纹,成了破案的唯一突破口。邱士林的一双眼睛,如同扫描机一样,将那枚指纹牢牢地复刻在了脑海里。指纹“沟路桥”的特征,也被他一一记在了心间。

  邱士林找来有盗窃前科的人员,对他们一一进行排查,这些人员再提供有劣迹的盗窃人员名单,排查对象人数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排查的网越张越大。

  每晚,邱士林只能睡一两个小时,他夜以继日地对这些人的指纹逐一排查,最终,一枚符合特征的指纹跃入他的眼帘。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后,邱士林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此时已连续奋战八天八夜、总共只睡了15个小时的他疲惫不堪,“站着都能睡着”,邱士林侃言。

  顺藤摸瓜,这起盗窃案的其余3名嫌疑人也都被民警们一一抓获归案,被盗的大量赃款也都返还给了被害人。

  手头没有工作的时候,邱士林会骑着自行车或自费搭车到辖区转一转,走村串户跑一跑,田间地头侃一侃,对矛盾纠纷劝一劝,对扯皮打架管一管。碰到阴雨天道路泥泞难行,跑一趟辖区最远的村落往返往往要两个小时以上。

  邱士林平易近人,群众都愿意和他交流,当地群众都习惯有困难找老邱帮忙,有冤屈找老邱申诉,有快乐与老邱分享,把老邱当成邻家老大哥一样看待。他熟悉每家每户的情况,这也给他破案提供了极大便利。

  一天下午,汉江边发现一具被捆绑手脚的无名男尸。刑警队刚勘查现场离去,邱士林便根据辖区群众提供的线索,确认了被害人身份。并根据尸体是铁丝捆绑、服装包装袋裹尸等线索,加之对被害人的了解及其关系网的熟知,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

  32年从警生涯一晃而过,邱士林破获的案件不胜枚举。但他却谦虚地说:“如今是信息化破案的时代,我们老民警已经跟不上了,正是那些新民警大展拳脚的时候。”

  在2018年民警光荣退休仪式上,邱士林用这样一首诗描述了自己的戎马一生:弹指着装卅二年,痴心不悔总耘田。时空渐染霜丝顶,岁月终镶眉宇间。不羡高官和富贵,甘同大众共平安。老仆明晓夕阳近,桃符换代正眼前。

  谈及自己的退休生活,邱士林说:“我想写回忆录,把自己多年的办案经验以‘一案一谈’的方式写出来。”

薪火相传,续写光荣

  在1211日湖北省天门市公安局民警荣休仪式上,荣休老民警向新警代表传授薪火相传的天门警队旗帜,湖北省天门市副市长、公安局长王军辉为2018年光荣退休的民警颁授“荣休纪念章”。他动情地说:“天门公安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老公安干警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希望所有退休民警安享退休生活,也希望年轻民警快速成长勇担重任。”

  在退休民警当中,有从部队转业、躬耕警队的派出所民警,有为城市畅通、风雨无阻的交警,有倾情关爱、矫治育人的拘留所民警,有铁面无私、执纪如山的纪检组民警,有弘扬至善、让阳光照进高墙的看守所民警。他们为湖北天门的平安稳定付出了青春,呕心沥血。

  30年来,湖北天门公安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谈彪深情回忆,1988年刚入警时,单警装备只有“四个一”——一支手枪、一副手铐、一支钢笔、一本材料纸,“现在可谓鸟枪换大炮了!”每个基层民警都配备了执法记录仪,维护民警权威和执法公正公开。

  这些年,信息化在公安机关的运用可谓日新月异。30年前,每个派出所只有一部座机,民警手上没有手机,要联系村组只能通过广播站的线路拨打电话,由管区通知片区,走访调查只能靠脚步丈量,挨家上门。而现在,全市雪亮工程逐步升级,监控视频遍布大街小巷,极大缩短了办案时间,提高了办案效率。”邱士林回忆道。

  在民警荣休仪式上,新警代表庄严承诺,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履职尽责,续写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