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山东临沂梅家埠街道党建助推乡村振兴
一颗为民心,一条发展路,一片好风景。在山东省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梅家埠街道,这三句话的背后,是街道扛党建大旗,为村子谋发展、为百姓谋幸福的千钧重担和不悔初心。
梅家埠街道是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南大门。党的十九大以来,梅家埠街道依托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全面深入开展“党建+田园综合体”的特色创新项目,谋篇布局属于自己的靓丽乡村风景线。
葡萄飘香
产业加持强农兴村
“在这里既能吃到多品种的葡萄,还能寓教于乐让孩子了解相关文化,一举两得。”今年的8月10日,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届醋庄葡萄文化旅游节开幕,来自山东省日照市的张荣专门带着女儿参加葡萄节。旅游节期间,广大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鲜美的葡萄,更能够体验到葡萄文化展览、亲子采摘活动、摄影采风、文化艺术演出等丰富的配套活动。
葡萄是梅家埠街道醋庄后村的特色产业,也是整个梅家埠街道的特色资源。尽管有着400多年的种植历史,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品牌”力量不容小觑,街道结合醋庄后村的实际情况,以“田园综合体”为载体,通过优化组织设置建立区域性大党委,构建以党建综合体为中心,形成“党建+产业”模式来强村富农。如今的醋庄葡萄,早已香飘全国,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
党建综合体对醋庄后村的产业发展,是深入而全面的。除了推动深加工,2018年5月,街道以及驻村第一书记筹措资金600余万元建设恒温库项目,通过集中收购、种植大户租赁储存、辐射周边村居大宗农产品等形式,延长了葡萄的存储时间,错峰上市。“初步估算,项目可确保村集体年增收至少20万元以上,这部分钱还可以通过扶贫资金注入分成等形式反哺贫困户。”驻醋庄后村第一书记吕美荣说道。
战略大手笔,战术重细节。葡萄产业园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街道、村委联系种植专家对种植户进行现场教学,还为贫困户无偿提供技术咨询。葡萄种植户武心磊高兴地说:“有专家给随时指导技术,咱种起葡萄来心里也有底了,干起活来有劲头,卖起葡萄有盼头!”
百花齐放
蜂巢酿蜜党群共建
如果说醋庄后村的发展之路侧重的是产业“傍身”,那么在黄贺村,我们则深切感受到了党建引领下,乡村全面振兴的模样。
冬日午后,黄贺村丰收文化广场上,几名老人坐在墙角晒着太阳聊着天;广场一侧的道路干净整洁,来往的村民脚步惬意;大棚里的花鲜翠欲滴,黄瓜、西红柿绽开笑脸,“建强一套班子、发扬一种精神……”黄贺村根据村子的实际情况,拟定出“1141”的工作思路推进村发展田园综合体之路。养蜂业是黄贺村的传统产业,黄贺村的党建工作,也打造了“蜂巢”般的坚强堡垒。
“蜂巢”式党建,以党员为“蜜蜂”,以党员责任区为“蜂孔”,以党支部为“蜂巢”,以“党员心中有群众,群众身边有党员”为核心,通过1名党员结对5到6名群众,开展文明新风教育、结对帮扶等实现党员酿蜜,群众共享。“以前产的蜂蜜,没销路,整天犯愁,现在好了,在他们的帮扶下,我们的蜂蜜有了自己的品牌,不但价格高了,销路更是供不应求。”村民黄健说。
景美心甜
党建助力乡村振兴
从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起,就被梅家埠街道2814名党员始终牢记心中。
如今,在党建引领下,各村依据自己特色,共同助推街道田园综合体建设:在栗行村,引进丹枫园现代农业体验基地项目,为了推进项目,村两委与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通过联系苗木买家购买地上附着物等方式流转土地;刘墩村建强基层党组织,深化薄弱村居治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强村富民……
如今,梅家埠街道党工委已经将基层党建工作真正融入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方方面面,结合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促进园区基础设施上档升级,重点抓好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等六大支撑体系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简洁完整的经济结构体系。
“下一步,街道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拓展主业链,实现三产融合,打造以农业为主导,融合工业、旅游、文化等多个产业链条,集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为一体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助力乡村振兴和提升百姓幸福感。”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善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