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学法律人讲述自己眼中的改革开放故事

“改革开放40年”主题演讲决赛举行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骆珍) 在上海法学法律人眼里,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变迁是怎样的?1215日,在上海市委政法委和上海市法学会举办的“改革开放40年·上海法学法律人见证的改革发展”主题演讲比赛决赛中,有11位上海法学法律人在比赛中呈上了精彩的故事。

  11位法律人是9个月来从初赛、复赛中竞赛出来的佼佼者。初赛由上海政法各部门、市律师协会和各法学院校组织,决出79名选手进入复赛,得分排名前10位选手和一名由网络投票产生的人气选手进入决赛。他们分别来自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律师和高校。上海市高级法院法官杨斯空是其中一位。

  在决赛中,杨斯空拿着一张发黄的全家福照片,讲述从着军装到穿警服的外公、从检察官到律师的外婆、抓过逃犯的检察官父亲的执法故事。而这一切都成为杨斯空萌发法治理想的沃土。他在担任法官办案时,曾受过质疑,也因一次判案赢得群众掌声而重燃信心,这掌声告诉他,他也可以去点亮他人。杨斯空从自己办案时的真实,通过声情并茂的演讲,展示出自己跟随前辈脚步,立志成为公平正义保护神的理想和信念。

  上海市检察院检察官于爽在决赛中回忆了试行员额制司法改革后自己人生第一次独立承办的案件——上海首例胰岛素杀人案。这是一起无有罪供述、无作案工具、无法判断死因的“三无”案件。为做实每一个证据,于爽走访了6家医院,走进实验室,记录了厚厚的一本笔记,还有无数次地修改PPT,请法医出庭……案件最终定性没有争议,凸显了司法改革的实质成效:司法改革终结了“口供乃证据之王”的时代,零口供的案子一样可以办得精彩;司法改革让检察官树立起“以审判为中心,实现庭审实质化”理念,检察官能够把法庭变成真正的证据舞台。

  于爽说,正是由于司法改革彰显出的强大魅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司法进步,而上海检察人正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改革、投身改革,上海检察人的守护从不会缺席。

  监狱民警乔然在苏北吴家洼监狱工作10年,见证、参与司法体制改革变迁,经历场所分开、执法纯化,见证劳教制度废除,收押过几批戒毒矫正人员。在决赛中,他用满腔激情演说自己10年来的所见所感,阐释一名人民警察的职责与担当。他充满激情地说:“我们的青春与信仰,只问初心,无问西东,上海有你,苏北有我,请放心!”

  司法员褚云兰讲述了一对老夫妇领养残疾女儿小英,养父母相继过世后所发生的遗产纠纷,在她的司法援助下,为小英维护了合法权益,这个故事还被央视播出。

  褚云兰说,司法员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波澜壮阔,但司法员能够帮助困难的人。她是依法治国建设中的一块砖,她能让大家过得更幸福、让生活更美好。

  决赛中,律师张玉霞,法学院大学生李一鸣,警察盛国辉、吴迪、刘昆,检察官杨晶晶、吴甘子等人都纷纷讲述了自己与改革发展的故事,并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比赛伊始,由上海公安学院师生组成的老、中、青三代干警演说团,讲述了公安队伍亲历改革变迁和感悟,感染了现场每一个观众。

  中国著名配音艺术家童自荣,全国百佳电视节目主持人、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资深节目主持人陶淳和全国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奖获得者、电视儿童节目主持人“燕子姐姐”陈燕华为选手点评。

  通过现场评委打分,杨斯空获得决赛一等奖,决赛另产生二等奖2,三等奖3名和优秀奖5名,并公布“最佳人气奖”1名、“最佳风采奖”1名、“最佳新人奖”1名、特别奖1名、优秀组织奖5(单位)

  上海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陈寅,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崔亚东,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施伟东等观看比赛并为获奖选手和单位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