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宪法宣讲团发出宪法宣讲“好声音”

  本报讯  在第五个国家宪法日之际,上海市学习宣传宪法宣讲团硕果累累,34名法学法律专家组成的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宣讲团,230多天深入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和街道、社区、村居,宣讲330场次,现场受众达13万余人,使文本上的宪法“活起来”“落下去”,推动宪法精神真正在浦江两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精心遴选宪法宣讲团成员

  今年417日,上海市法学会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法制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合发文成立了上海市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宣讲团,宣讲团办公室设在上海市法学会。

  “开展宪法宣讲,是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是法学法律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上海市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宣讲团成立的初衷。”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施伟东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上海市法学会在全市法学法律界层层遴选出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水平精湛、对宪法有深入研究的专家,推荐给市委宣传部和市法制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办公室。在确定初步专家人选范围后,市法学会又逐一征询专家的意见,最终确定了热心宪法公益宣讲的34位专家。

  418日下午,上海召开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座谈会,上海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陈寅为宣讲团专家颁发聘书,至此,全市性宪法宣讲活动正式启动。

推行“菜单化”“订单式”

宣讲服务

  上海市法学会组织专家撰写起草了《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宣讲提纲》,并多次组织专家论证,反复修改。

  “该提纲全面梳理了我国宪法发展的主要历程、2018年修宪的主要背景和特点、2018年《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切实有效推进宪法贯彻实施的做法等内容,为宪法宣讲确定了主题基调,明确了主要内容,真正把宪法宣讲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紧密结合,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密结合。”施伟东表示。

  该提纲由上海市法学会和市法制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办公室以联合发文的形式公布,在宣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确保宣讲质量,充分了解专家的宣讲水平与效果,市法学会在每位专家首场宣讲时,都派出了观察员,对专家宣讲内容、会场组织情况、听众反映等进行综合评估与打分。观察员还要负责对专家们的首场宣讲进行综合整理与报道,在市法学会微信号的“宪法宣讲”栏目推出了一系列的高质量文章,扩大了宪法宣讲的影响力。市法学会专门开发上线了“宪法宣讲预约系统”手机端小程序,大大提高了宣讲场次的预约和确认效率,全年完成宣讲330场。

  市法学会针对宣讲对象的群体类别、层次及不同的法律需求,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分类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推行“菜单化”“订单式”宣讲服务,选送合适的专家宣讲,并与专家们沟通特殊场次的宣讲需求,确保宣讲效果。

为宣讲团完善配套服务

  上海市法学会联合市司法局、市法宣办在“上海市法学会”微信公众号推出了“宪法知识自测”活动。活动自816日上线以来,到产品升级迭代,再到答题英雄榜公布,让公众参与,拓展了宪法宣讲的网络阵地。

  市法学会还推动宪法宣讲向基层延伸,把愿意承担更多宣讲任务的专家名单提供给有需要的区县,帮助他们成立区宪法宣讲团。其中,闵行区法学会在全区范围内以“宪法红在闵行”为主题组织了一系列宪法宣传活动,普法受众180万人次,取得了显著效果。

  市法学会通过完善各项服务配套措施,让专家们宣讲宪法更显成效。专门建立宣讲团专家微信联系群,及时发送宪法宣讲信息,定期公布宣讲场次和人数统计表,在宣讲团中营造氛围。全年宣讲团每人平均宣讲近10场,朱应平、郑辉、殷啸虎等专家个人宣讲均在20场以上;多位专家深入基层、进入郊区宣讲宪法,沈国明、刘松山、施凯、徐继强等专家远赴崇明,吕红兵深入青浦区朱家角镇给100多名村民带去宪法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市法学会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在市委和市委政法委的领导部署下,加强与市司法局、市法宣办的合作,进一步调动发挥宣讲团专家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施伟东告诉本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