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首次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司法公开工作


  本报讯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在京召开发布会,发布“全国法院司法公开第三方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据悉,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司法公开评估。

  据了解,此次审判流程节点公开评估共抽选了全国128家法院,含32家高级法院、32家中级法院和64家基层法院。第三方评估采取客观评估的方法,通过观察网站、调取法院内部数据以及案卷等方式,对128家法院通过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向公众公开法院概况、人员信息、诉讼指南、开庭公告、名册信息等审务信息和向案件当事人公开流程节点信息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报告显示,审判流程信息统一公开,案件审理过程日趋透明。最高人民法院建设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统一公开平台,面向公众集中公开全国法院的基本信息,面向案件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公开审判流程节点信息,这一做法统一了信息发布标准和发布平台,避免了长期以来各地法院在公开审判流程信息方面各行其是,导致公开内容不一致、公开方式不统一等问题,有助于方便公众和当事人查询法院相关信息,保障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及时、同步获取案件审判流程信息。

  报告指出,向当事人公开审判流程信息,提升审判流程的透明度,有助于服务当事人参与诉讼,消除当事人对司法审判工作的误解和猜疑,倒逼法院规范审判权力运行。201891日起,全国31个省(区、市)法院和新疆兵团法院全部开始通过统一平台向当事人、代理人公开新收案件的审判流程信息。

  报告显示,统一平台发布有序推进,裁判文书公开质量不断提升。自20137月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线运行以来,各级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在中国裁判文书网集中统一发布生效裁判文书,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取得了突出成效。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室主任吕艳滨介绍,本次裁判文书公开评估共提取了160家法院(含32家高级法院、32家中级法院和96家基层法院)在201711日至630日结案的全部案件,总计924859件,观察分析了上述案件截至20181024日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裁判文书的情况。评估结果显示,19家法院的总体案件上网率超过80%,其中,新疆高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上网率最高,为91.67%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要求,裁判文书不上网发布的,除涉及国家秘密等法定不上网事由外,应当经过审批手续。报告显示,被评估法院普遍建立了审批机制、审批流程较规范,一些法院所列的文书不上网理由比较详细充分。

  报告显示,不少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及时。在所提取到的523939件文书中,上网时间与裁判文书落款时间间隔在30天以内的裁判文书有104604件,占19.96%331件文书作出当天即上传至中国裁判文书网,涉及41家法院;2021件文书作出第二天上传至中国裁判文书网,涉及67家法院。

  据悉,最高人民法院在2016年修订后的《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开裁判文书的规定》中明确建立“反向公开”机制,要求法院向社会公开不上网文书的案号、审理法院、裁判日期、不上网理由等基本信息项。报告显示,有129家法院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了不上网裁判文书的案件号、案由等信息项,占比达到84.63%

经评估发现,绝大多数法院建立了保障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工作的制度机制,包括出台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规定,对公开情况实施定期通报,将公开工作纳入本单位考核,提供一键上网、隐名处理等技术辅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