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治理创新的“大浪”实践
为产业工人定制健康服务项目,引入社会组织激发社会治理活力,深化“社区营建”创深圳首个“零废弃社区”
大浪街道作为深圳市大龙华片区后发街道,近年来结合辖区实际,始终坚持锐意求新,用可圈可点的表现,逐步绘就了一张基层治理蓝图,真正实现了“弯道超车”。今年以来,大浪街道社会治理工作继续紧扣龙华区工作重点,主要围绕“两个参与”(“大浪街道产业工人园区共建共治共享”“鼓励和规范社会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开展工作,同时深化大浪社会治理品牌项目“社区营建”与“青工活力第三个8小时”,以项目的传承与创新为抓手,积极激发社会活力,有力促进社会融合,各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
为满足产业工人健康需求
而催生的服务项目
作为深圳市产业大区、人口大区,龙华区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倒挂,比例高达11∶1。瞄准外来人口主力军——产业工人群体,龙华区在全区策划实施了“产业工人参与型治理模式创建”改革项目。其中,按照区重点改革项目《大浪街道产业工人融合共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大浪产业工人多的实际情况,以提升“产业工人园区共治共建共享”项目为契机,通过开展一系列覆盖社区各个工厂工业园区、契合产业工人健康需求的活动。从身心健康入手,提升产业工人的维权意识,畅通维权渠道,提升产业工人的权益保障能力,加强社会融合。
据悉,“产业工人园区共治共建共享”项目落地浪口社区。为此,大浪街道社会建设工作团队多次深入该社区工业企业区调研,了解产业工人对健康联盟的具体需求,并以调研结果为指导方向制定项目工作方案。工作团队在调研中了解到,浪口社区80%左右的产业工人为18-45岁的青年群体,具有年轻化、潮流化、思想价值观多元化的鲜明特点。根据实际,健康联盟项目从年轻工人的健康需求入手,为他们设计出专属的“趣味运动会”“趣味竞走比赛”“枕头大战”等系列活动,力求让青工朋友舒缓压力,放飞心情。同时,着眼于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开展“健康素食文化节”和“《出彩大浪》电影周”活动,全面提升产业工人的健康文化素养。
而在新围社区的青年梦中心,“悦成长越青春”社区青年俱乐部则以“关注社区青年”为核心,围绕“成长 青春”这一主题,开设音乐、涂鸦、魔术三个交流平台,为社区青年提供一个零距离沟通阵地。俱乐部将“文化”与“青春”结合,使文化积累能够成为社区青年成长的新风向,吸引广大社区青年的广泛关注,发挥青年的活力、创造力及社区活动的品牌效应。
对青工朋友的关注,大浪街道的步伐其实迈得更早。2013年,为了激发大浪青工的潜力,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大浪实施了“青工活力第三个8小时”项目,旨在通过抓住外来青工工作生活之余的第三个8小时,为他们开辟一条主动参与、拓展能力、提升素质、融入城市、奉献社会、实现梦想的发展之路。2014年度,大浪“青工活力第三个8小时”项目荣获当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十大最佳案例”。
今年以来,大浪街道继续深化“青工活力第三个8小时”项目内涵,连续开展“快乐暑假,轮滑伴你行”轮滑运动比赛、“炫舞青春,活力大浪”等多场街舞比赛。活动以“关爱外来务工人员”为核心,结合本街道年轻化、潮流化、多元化的鲜明特点,加强建设民生工程,关注青工文化,为外来务工人员、儿童青少年提供一个展现平台。一是8月份在商业中心万盛百货开展的轮滑运动比赛,参与的50余人均来自大浪的儿童青少年,观看比赛的同行者、居民约300多人。轮滑比赛主要目的是让儿童青少年分享城市文明发展的成果,增强归属感和幸福感,全力打造一张大浪新名片。主办方表示,通过轮滑比赛集聚人心,以互动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致力于让社区儿童青少年重塑自己,提升自己“真、善、美”;二是9月份分别在劳动者广场、商业中心、社区工作站文化广场,开展了共3场青工街舞汇演活动,参与人数合计500人,均是来自大浪青工朋友。活动培养了广大青工朋友对街舞的兴趣爱好,丰富了其业余文化娱乐生活,展示了青工自我青春风采,激活了社区文化娱乐氛围,进一步推进了“融合龙华”社会建设,助力大浪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引入社会组织
激发社会治理活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协助政府改进治理方式,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方面,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的确,大浪街道基层治理能实现“弯道超车”,与其善于发动社会组织激发基层自治活力这一举措不无关系。2017年2月26日,“共创环保绿色品质社区——‘大手拉小手’环保绿色行动”在大浪市民公园拉开帷幕。参与活动者均来自大浪的5家社会组织,共计200人,分成5条线路,对大浪街道大浪社区进行垃圾清理。活动以大浪市民公园为根据地,通过一名大人与一位小孩共同携手清理道路两旁垃圾的形式,深入社区,大力普及环保知识,把环保绿色品质社区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位社区居民心中,培养社区居民和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品质,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风尚。
目前,大浪街道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共有108家。为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大力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治理、公益慈善服务等社会建设领域的创新项目,2018年大浪街道面向辖区内实施公益服务的项目遴选择优进行资助。据悉,此次培育项目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浪花轮滑、圆舞梦街舞、绘制绘画、魅力女性、梦想成真、青工之星。目前,6个受资助培育项目已经进入最终阶段,并将于本月进行终期验收评估。在项目考核和后期评估上,大浪街道办委托第三方对项目进行全面审核验收,并开展广泛的满意度调查,确保项目实施达到预期效果,实现增强实力、挖掘潜力、激发活力的“多赢”局面。
深圳首个“零废弃社区”
在石凹诞生
2015年,大浪推出了以《“社区营建”计划实施意见》为龙头的“1+10”方案。而根据方案部署,大浪将通过基础设施改造、环境整治、文化导入、党建阵地、居民自治等综合作用,探索一条新的社区治理之路,让居民做社区自治的主角、社区营建的主力。
而“社区营建”的试点,正是落子在石凹社区。试点开始以来,通过“三事分流”社区协商会一系列工作的有序开展,真正激活了“大事政府办、小事社区办、私事自己办”的社区自治活力,让属于政府职权范畴的“大事”,由办事处、工作站落实处理;属于社区公共事务的“小事”,由社区互助会主导、相关社区组织协助,共同落实处理;属于居民个人的“私事”,由社区互助会协助、督促社区居民自己负责。
如今的石凹,处处充满欢乐与祥和的气息。今年以来,石凹社区继续深耕“乐和石凹”项目,在城中村社区治理中探索“厨余垃圾堆肥法”,在大浪石凹创建深圳第一个“零废弃社区”。主要的做法有:通过特殊工艺,把餐厅和家庭的厨余有机物集中起来,进行发酵做成有机肥;把果皮菜叶制作成环保酵素液;将厨余的剩余油脂和环保酵素液,制成手工皂,用于沐浴和家务清洁。同时,酵素工坊建于社区原有废弃工地上,有效利用了现有土地资源。现在,石凹社区有深圳最大的90吨社区酵素工坊,居民每天把果皮菜叶收集起来,在社区酵素工坊发酵,就地实现对厨余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用行动践行生态、绿色、环保的社会建设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