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防城港“雪亮工程”建设取得六个100%
本报讯(记者罗宗明) 广西防城港市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海陆河相连的门户城市,辖一县、一市、两区,全市人口100万人。
记者获悉,防城港市获得全国2017年度“雪亮工程”建设重点支持城市后,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优化布局、服务实战”的原则,“雪亮工程”建设取得了“六个100%”的成效,即:中央预算内投资完成率、支付率达100%,“一总两分”平台建设完成率达100%,边境一线的村(社区)视频监控覆盖率达100%,高铁沿线视频监控覆盖率达100%,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完成率达100%。
高位推进建设速度
组织领导。防城港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即“雪亮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明确把“雪亮工程”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规划统筹推进和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当中。 “雪亮工程”建设形成了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公安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市委政法委负责部门以及各有关部门的具体职责划分,全方位保障了“雪亮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统一规划。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优化布局、服务实战”的指导思想,稳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项目一期投入4500万元,在全市45个边海村(社区)新建270个视频监控探头,完成市级、县(市、区),30个乡镇(街道)以及8个边海村(社区)共43个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率先建成广西首条高铁视频监控示范线,建设铁路、教育、信访等综合应用平台。
视频联网。全市一类视频监控共7000多个,目前已全部与综治分平台实现了联网。
注重智能应用效能
深化实战应用。成立的防城港警务大数据中心和防城港市信息管理中心,累计收集180多亿条数据,门类齐全的大数据库丰富了公安机关对社会动态的触觉和感知。实施“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模式,成立公安物联大数据技术联合试验室、视频图像侦查技术联合试验室。还自主研发了“神算系统”,推进重点人员管控智能化系统建设,提高了大数据应用服务能力,提升了公安机关打击破案和治安防控效能。
深化综治应用。通过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完成了市、县、乡三级以及8个边海村(社区)共43个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各级综治中心均实现了视频监控联网应用、视联网、综治信息系统的“三网合一”。建成的GIS地理信息系统,把辖区所有视频监控图像、综治中心等图层上线,利于基础信息管理应用。市综治中心充分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坚持“每周一点名”“每周一例会”制度,有效推动了各级综治中心熟识掌握平台运用的有关业务,实现了各个部门实时联动。
保障规范运营
组织机构保障。为确保项目推进和“雪亮工程”规范运营,2017年9月设立市综治中心,核定编制2名,人员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目前,已着手研究增加市综治中心人员编制,并有计划地解决基层综治中心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运行、工作保障等事宜。通过加强综治中心实体化机构建设,把各级综治中心建设成为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指挥平台、共享平台、联通平台,提升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
人才队伍保障。该市各级综治中心均落实了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综治平台的日常使用和监管,已开展对相关人员业务培训200多场次,各级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已熟练掌握有关实务操作,为推动全市综治业务的可视化、扁平化、智能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管理机制保障。市综治中心建立“雪亮工程”建设联动机制,各县(市、区)健全落实“雪亮工程”属地管理、运维保障、资金投入等制度,推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形成了“雪亮工程”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据悉,防城港市将持续加大投入,提高运用效能,以用促建、以用促管、以用促联,以更高标准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把各级综治中心打造成为应对重大风险“指挥部”、汇集情报信息“参谋部”、解决治理难题“服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