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犯罪问题及应对策略
社区面临的犯罪问题
(一)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的矛盾
按照社区的结构、规模及其他综合表现,一般将其分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两大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的逐步深入,目前在我国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之间出现了一种新型社区,这种社区大多位于城乡接合部,其成员为来自外地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相对集中地居住在一定的区域内,从事一定的行业,以地缘、血缘为纽带形成特殊的社会群体。该社区既不同于城市社区,又不同于农村社区,具有独特的社会属性、社会地位、人群特征及地域位置。
“边缘社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在进入城市后,因城市户籍政策等种种原因使之未能融入城市文化、完成城市化进程,而是停留在城市的边缘。同时,由于其对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异不适应,再加上城市社会对其管理上的弱化,使得在他们身上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犯罪问题成为可能。由于外来务工人员身处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的交叉地带,两种不同的文化的各种规范之间的差距极易引起激烈的文化冲突。
(二)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问题
社区是减少青少年成长环境中危险因素的立足点,也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来自家庭的不良因素主要是经济贫困、教育方法不当、家庭关系不和谐、虐待和忽视等,这些问题往往是家庭自身难以解决的,因此需要外界的辅助、指导和监督。作为与家庭联系最为密切的社会组织,社区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未成年人社区矫治的有序执行需要一个系统配套的完整法律体系来支撑,目前,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构成、刑罚和量刑以及诉讼和执行的法律制度的体系虽形成了基本的体系,但不够完善,特别是具体到社区矫治上,仍缺乏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工作存在滞后性和不足性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解决资源分配和职能分工的问题。社会力量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资源,集合了各种有技能的志愿者,将人力资源、团体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参与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在社区建立防控网络,是一项重大的组织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只有规范其运作,才能充分发挥社区犯罪防控网络的整体作用,取得预期社会成效。
社区犯罪的应对策略
(一)社区矫正的改进和完善
推进社区矫正制度必须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运作体系,并制定具体的工作制度。完整的社区矫正运作体系包括决策、管理、实施三个层面。三个层面承上启下协调动作,形成完整的社区矫正工作流程: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决定——基层司法所接收并负责管理——专职人员和社区志愿工作者进行社区矫正等,从而构成由矫正对象的自我改造、专职人员的日常训诫、社区志愿者的及时帮助、监护人的家庭影响等共同组成的社区矫正协作运转机制,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开展。
通过社区矫正为矫正对象提供参加社区劳动、接受心理治疗等服务,使矫正对象融入社会并体会到他人的关心和温暖,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那些不需要监禁的罪犯在社区中实施社会化教育、感化以使其改过自新,完成罪犯改造中最重要的一环——心理矫正,从而提高罪犯改造效果。另一方面,矫正对象离开监狱重回社会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适应新的社会和人际环境,通过心理咨询、就业帮助等方式可以使其尽快适应环境的改变并确认新的社会角色。社区矫正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思考,理性面对问题,重归社区,找回自我的位置。社区矫正的本质是把社区当作罪犯治疗中心,而把监禁只当作罪犯改造的最后一种手段,这是社区矫正区别于监狱矫正的最根本的特点。
(二)社区警务的改革
应着力改善警民关系,加强人际沟通,构建社区警务工作的群众基础。群众中蕴藏着维护治安的极大积极性,群众是治安信息最广泛、最直接的来源,是维护社会治安最普遍、最及时的力量,维护治安只能依靠“社会治安”而不是“警察治安”。社区警务社会化就是要改变以前民警在公众面前的那种令人生畏的严厉执法者形象,真正使警力下沉到社区,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规范警务,提高民警综合素质,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民警要善于利用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学会做群众工作,掌握新形势下与社区公众沟通的技巧,进行人际情感沟通,与社区公众建立伙伴关系。对社区内有轻微违法犯罪的青少年,贯彻“教育、挽救、感化”方针,成立有社区组织、家庭、学校、单位及社区居民组成的帮教小组,采用各种形式帮教。
(三)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融合问题
改革城乡身份制度,可以在解决当前户籍制度所处的两难困境的同时,通过确定一定的目标,促使暂住人员自觉守法,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犯罪问题产生的制度结构性因素和人员素质因素;增强管理体制的权威性;发挥社区控制的作用,在社区开展一系列法律宣传教育工作,可以提高社区人员的素质,增强法律意识。
(四)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
确立民间组织的自主地位和权利义务,规范民间组织的运作和管理,使民间组织在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下健康、快速地发展。推动队伍建设,社团依照社会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要求,应该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和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培育一支热爱社工工作、具有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社工队伍。
综上所述,社区所面临的犯罪问题依然严峻,组织建设和功能建设依然任重道远,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我国的平安社区建设就会取得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