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线上线下联动化解矛盾纠纷

构建大调解中心

莆田:线上线下联动化解矛盾纠纷

 目前,莆田市大调解中心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化解矛盾纠纷,整合多元调解力量形成一张全覆盖的大调解组织网络,为群众化解纠纷提供更加便利的途径。

1030日上午,本社记者在福建莆田市采访中了解到,2014年以来,该市城厢区成立全省首个网上大调解中心,并陆续建立商会调解、劳动关系“1+N”调处中心等组织,及时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隐患。20176月,莆田通过整合场所、资源和职能,与城厢区大调解中心合署办公,成立莆田市大调解中心。

  

线上线下调解无缝对接

打开电脑或者手机,通过专用程序,进入一间虚拟的调解室,矛盾纠纷化解就开始了。

近期,一起食品安全类纠纷由莆田市网格化信息平台流转到市大调解中心。今年74日,陈女士在自家楼下的永康食杂店购买了一箱方便面,回家后立即食用两包,当天晚上就呕吐、腹泻。她怀疑是吃方便面引起的,查看生产日期才发现已经过期半个月了,便要求店家赔偿,并要求相关部门与店主联系给予调处及答复。

711日,莆田市大调解中心调解员陈敏了解情况后,建议当事人通过该中心网上调解平台进行线上视频调解。双方同意后,713日上午,调解员邀请城厢区委政法委、区食药监局、霞林街道网格站等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调解。

在双方对赔偿一事争执不下时,城厢区食药监局工作人员林梦娴就《食品安全法》相关内容进行在线解释。听完解说后,永康食杂店老板表示愿意赔偿300元,但陈女士不接受。

随后,林梦娴又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内容进一步分析说,在店主不予赔付的情况下,消费者还可向城厢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但诉讼耗时较久,可能影响店家名誉,而且消费者有较大概率胜诉,所以她建议店主适当提高赔偿金额。如果确认是生产者责任,店主还可以先行赔付,之后再找厂家追偿。

考虑到店家确实存在经营困难问题,调解员建议当事人稍微退步,降低赔偿要求,各让一步。最后,店主同意退给陈女士买方便面的60元,再赔偿500元,双方终于签订了赔偿协议。

据了解,莆田市网上调解包括审核诉求、受理登记、约定时间、在线调解、签订虚拟协议五大步骤,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当事人可根据“虚拟调解协议”,在线约定现场会面,再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调解协议书。

据城厢区委政法委大调解办专职副主任陈洄介绍,莆田市大调解中心筹建挂牌后,与城厢区大调解中心合署办公,并建立“莆田市网上调解中心”官方网站,各区县的案件都在这里汇总,一个平台完成线上线下调解无缝对接。

大调解中心成立至今,线上共受理各渠道流转案件1969起,在线办结成功1881起;此外,还依托商会、协会,开展线下多元调处,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564起,调解成功率100%,有效防止群体性事件56起,为农民工和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共计7900多万元。

在陈洄看来,线上调解最大的特点就是方便快捷地把各方力量聚集到互联网上,大家一起解决问题,不仅把需要多次线下调解的案件一次解决,还可以防止双方当事人在现场调解中发生冲突,同时避免调解员、律师、专家等相关人员来回奔波。

值得关注的是,不局限于原有的调解渠道,以劳动关系协会、商会为主体调解劳资纠纷,是莆田市建立1536”多元化大调解工作体系的缩影。“1536”,即构筑一张全域覆盖的大调解组织网络,用好“排查化解、会商研判、等级预警、司法救助和两挂钩一督导”五项大调解工作机制,搭建“诉调对接、公调对接、专调对接”三个大调解工作平台,推进矛盾调解组织“进部门、进商会、进网络、进侨乡、进民间、进企业”,形成了矛盾纠纷化解多元化新格局,让各类矛盾纠纷都能“各有所属”,及时化解。

升级劳动关系

1+N”调解中心

据统计,莆田市外来务工人员约有81万人,由于法律知识匮乏等原因,他们时常遭遇欠薪、工伤、交通事故等方面的维权困境。

针对这一问题,莆田市发挥社会组织参与调解的作用,将商会调解、协会调解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大调解有机结合,成立莆田市劳动关系协会城厢1+N”调处中心。20176月,该中心升级为莆田市劳动关系“1+N”调解中心。

莆田市劳动关系协会会长侯毅表示,1+N”调解中心以莆田市劳动关系协会为依托,联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大调解,以及川渝、江西、河南、湖北、龙岩、漳州、温州七大商会,律师协会、莆田民营企业家协会、平安协会等多个协会,实现调解“1+N”模式。

侯毅也是川渝商会名誉会长,多年前从四川来莆田经商,如今成为来莆田务工的四川老乡的代言人。

来自四川的周某为荔城区吴某新建的楼房装修,施工过程中,周某受伤,导致右脚右侧跟骨粉碎性骨折,医治过程花费3.1万元。

周某要求吴某赔偿,但遇到了难题,由于缺少劳动合同等证据,导致难以进行工伤认定。

于是,他向莆田市劳动关系协会求助,“我们联系雇主,上门两次,才同意调解。前后经过七八次调解,双方签署了赔偿4万元医疗费、误工费的调解协议书,并且到法院进行司法确认。”侯毅说。

今年612日上午,鼎瑞建设有限公司员工在莆田学院中北区的天桥上对夜景灯进行维修施工时,横在桥上的吊绳没有预摆警示牌和有效通行管制,造成莆田学院学生何某驾驶摩托车经过时被横在桥上的吊绳绊倒摔伤死亡。事故发生后,死者亲属20多人从四川老家赶到莆田,在赔付金额上家属与校方、施工方等存在巨大分歧。619日下午,莆田市大调解中心接到市信访局调解委托后,邀请侯毅参与调解,调解小组一行当晚赶到死者家属入住的酒店认真听取诉求,侯毅从老乡的角度、法律的角度,凭借多年调解的经验和实践与死者家属充分沟通,最终达成赔偿协议。

这是莆田市劳动关系协会1+N”人民调解委员会化解的又一起矛盾纠纷。

“我们成立商会就是想以团体身份,帮助势单力薄的老乡维护权益,同时促进地方维稳止争。”侯毅说,商会对当地人知根知底,容易找到矛盾关键所在,用乡音与老乡沟通,更容易获得认同感,有利于对突发矛盾纠纷进行稳控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