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法院创新“三审合一”审判新举措

创建交通事故纠纷多元联动调处平台

漳州:法院创新“三审合一”审判新举措

漳州市平和县人民法院在全市率先成立独立编制的交通审判庭,在全省率先实行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交通综合审判模式,集中受理辖区内涉交通类纠纷,获得好评。

“明年你有一定经济收入了,凭借你的良知在人民调解员的陪同下,去他们家看望一下……”

1031日下午,漳州市平和县人民法院交通审判庭庭长张文华正在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调解一起交通事故死亡赔偿纠纷。

原来,201195日,平和法院在全市率先成立独立编制的交通审判庭,将办公、庭审地点直接设在交警大队,以3名员额法官为核心,配备专职调解员、驻庭执行员、辅警、速录员等11名,具备立案、庭审、调解、执行等“一站式”司法服务功能,集中受理辖区内涉交通类纠纷,与交警事故处理实现信息、人员、处理流程全方位无缝对接,减少当事人成本付出。

这一创新举措改变了交通肇事案件“先刑后民”不利于赔偿的弊端,在全省率先实行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交通综合审判模式。

  

交通审判庭

入驻交警大队调纠纷

据了解,今年9722时许,陈某驾驶一辆轻型自卸货车运输琯溪蜜柚果粒,从平和县山格镇沿官九线往小溪镇方向行驶,行经山格镇迎宾路大世界超市路段时,与手抱孙女从道路左侧往右侧穿越道路的行人杨某发生碰撞,造成杨某经抢救无效当天死亡、其孙女受伤及车辆损坏的交通事故。

1018日,平和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经现场勘查后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陈某与杨某负本事故同等责任。

案件发生后,交通审判庭配合经办交警第一时间介入。98日开始,交通审判庭、交警联合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对杨某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答疑解惑。同时,利用交通事故线上快速调解中心微信专用号在周末、晚上休息的时间进行案件电子证据传递、交换,提高案件处理效率。杨某家属要求陈某一次性赔偿80万元。经多方了解,陈某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根本无法承受如此高额的赔款。

办案人员采取“背对背”的调解方法,分别与双方进行沟通,一方面站在受害人家属的角度同情其遭遇,另一方面委托当地政府做安抚工作,让当事人逐渐能够接受现实,减少对案件赔偿款的期待值。经过多次调解,杨某家属较为理性平和地接受了陈某所能承担的33.6万元赔偿额。

然而,此时陈某却因为拿不出赔偿金焦急万分。

于是,法院又委托当地一名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通过“拍肩膀”的调解方法,做陈某亲朋好友的工作,发动他们帮助筹集资金。一个星期后,陈某凑齐了应先支付的22.4万元赔偿金,其余款项通过保险公司理赔取得。

“陈某的堂哥在本村比较有威望,先拿出了5万元,其他人也纷纷帮助凑钱。”张文华告诉记者。

1031日下午,杨某的儿子要求陈某再支付其女儿8000元的医疗费,保险公司表示赔付11.2万元已是上限,双方当事人就8000元僵持不下。

张文华又把杨某家属请到另一个房间单独劝说,让他们意识到赔偿需要于法有据,由于杨某儿子只能拿出孩子200元的诊疗发票,要求对方再支付8000元的医疗费,即使起诉到法院也很难胜诉。

最终,杨某家属在张文华的耐心疏导下,同意与陈某达成调解协议。

其实,像这类交通事故纠纷在平和县并不少见。

据了解,平和辖区面积位居漳州首位,是典型的山区县。这里蜜柚种植面积较大,山高路远,每年大型运输车在送肥料、拉柚子途中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且平和公路通车里程数及机动车保有量均居漳州市首位。7年来,全县交通事故达2.5万件。

2011年以前,当事人遇到交通事故纠纷要往返于交警队、保险公司、法院等地,处理耗时长、费精力,甚至因不能及时解决,常常引发上访、闹访,甚至群体访。

交通审判庭入驻交警大队以来,诉前化解案件近3000件,将90%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前,调解案件当场履行率达92%,涉交通损害信访高发态势基本清零,成为平和县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大亮点。

  

建立线上交通事故调解中心    

创新调解、审判机制,让人民群众省时省力省心。

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平和法院与县公安局、司法局共同出台《道路交通事故联动快速调解实施办法》,挂牌成立平和县交通事故快速调解中心,与公安机关轻微交通事故快处中心形成快处、快调两翼驱动的全新模式,并会同各方建立交通事故线上调解中心,实现网络送达、调解、咨询,交通事故解纷智能提速。

特别是,对于无法快处的一般交通事故,引导当事人申请诉前调解,专职调解员主持调解,民警协助事故处理,涉案的保险公司即刻对接,对调解达成分期履行的,法官及时跟进审查并出具民事调解书以固定法律效力,2017年以来共快速调处313件。

平和县人民法院院长陈淑香向本社记者表示,法院联合交警建立的“线上交通事故调解中心”,实现了“互联网+交通事故”处理机制,可随时随地开展远程视频语音跨域调解,同时强化与交警、保险公司、调解组织等群体之间的矛盾化解信息共享及电子证据传输,打造诉调对接平台。2017年以来实行微信线上调解366件,涉外地保险公司的案件线上调处成功率达86%,赔偿款全部履行到位。

“你的赔偿款有没有收到……”1031日下午,张文华通过微信视频联系上另一起交通事故受害者家属。

“赔偿款收到了,谢谢庭长关心。”对方坐在车里回复道。

张文华告诉记者,现在一些交通事故纠纷发生后,伤者躺在床上通过微信就可以参与调解,特别是外省车辆在平和发生事故,线上快调机制更便民。

20171022日,林某骑电动车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导致受伤住院。住院期间,林某扫描二维码联系“线上调解中心”,该中心第一时间响应,核实问题,立即通报专业保险理赔人员对理赔范围予以解答,并在微信上建立“线上调解室”,组织双方当事人在线调解,让林某既不影响住院疗伤,又能及时得到8926.87元赔偿款。

记者获悉,平和法院还在全市首创研发依托微信平台的综合集成式网上诉讼服务中心,涵盖“导诉、互动、服务、监督”四大模块16项功能。同时,在交通审判庭开通法院局域网专线、银行结算终端等服务系统,安装智慧法院ITC诉讼自助终端,实现线上送达、线上确认,并通过微信转账、支付宝转账、网上电子银行转账等支付方式远程兑现执行款,立案、缴费、调解及赔偿款的发放等项目,全网络一站式完成。

今年821日,郑某驾驶中型客车行驶至霞寨镇钟腾村路段超车时,与相向行驶的廖某驾驶的重型货车发生碰撞,造成双方人员受伤和车辆损坏的交通事故。因廖某为龙岩人,不在平和县区内,为避免耽误工作,减少来回费用,廖某向线上调解中心发送请求,随后中心组织双方多次线上协商,并协调保险公司,最终达成赔偿协议,赔偿款通过微信转账支付。线上调解、履行方式得到双方当事人一致认可。

此外,依托线上调解中心,法院延伸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先后在闽粤交界九峰镇等地设立线上调解对接点2个,将便捷专业的司法服务延伸到基层末梢,2017年以来共开展视频连线指导调解225次,成功化解农村基层交通事故126件。

另外,通过视频会议系统的APP软件,实现对公安派出所、基层调解组织调处农村交通纠纷的实时指导,推动线上调解机制化、规范化,推动形成共建共治格局,最大限度把矛盾消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