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创新思维解决“执行难”

    各地法院在解决执行难的战役中,不断推动执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

  

  高某被列为失信人后,避不见人,钱也不还,还一直到处“哭穷”,“真的没钱啦,家里都揭不开锅了。”

  然而,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通过核查保险公司系统,发现高某连续不断交着保险。法官最终要求保险公司协助冻结了高某剩余的保险产品及其财产性权益。

  高某隐匿在保险领域的财产终被查控。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指出,以科学执行理论指引执行实践。要认真总结人民法院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推动执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

  破解人民法院执行难也一样,必须要有创新思维。没有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的创新,就难以破解执行工作中原有的痼疾和难题,就难以取得“基本解决执行难”战役的最终胜利。

创新方法化解

“找人难”“找物难”

  众所周知,执行工作中有两大难题:“找人难”和“找物难”。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建立了“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但与公安部、民政部、自然资源部等多家单位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不是一蹴而就的。两年多的时间,法院可以逐渐沟通联网查询被执行人全国范围内的不动产、存款、车辆、证券、网络资金等多项信息。

  “执行悬赏保险”就是一些法院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的创新之举。申请人仅需缴纳少量保费,即可通过保险公司向社会有偿征集被执行人线索,成功后由保险公司支付赏金。

  2018413日,三中院与中国人民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签订《执行悬赏保险协作协议》。根据《协议》,今后被执行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申请执行人即可向保险公司缴纳悬赏金额10%的保费购买悬赏保险;保险条款、悬赏金额、赔偿标准等保单内容由双方自行协商。法院依据保单内容制作悬赏公告并在相关平台一并发布。符合悬赏金支付条件的,法院即向保险公司出具悬赏结果通知书。保险公司在收到该通知书15个工作日内即应向举报人支付悬赏金。

  此举有力化解了“找人难”和“找物难”,能充分整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执行工作,从而达到举报人有奖、申请人实现债权、法院执结案件、“老赖”无处藏身的多方共赢。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最近利用北京市摇号系统也执行了一起案件。在一起赡养纠纷案件中,梁某是高老太的儿子,对其负有法定的赡养义务。高老太诉儿子支付医药费和赡养费。判决生效后,梁某未履行法院判决的支付后续医药费1732.33元的义务,高老太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在执行立案后,梁某仍不支付母亲的医药费。法院经查询梁某的银行账户,未发现有财产,申请执行人高老太也无法提供梁某的具体财产线索。该院遂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并且依法于20147月将被执行人梁某加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五年过去了,梁某依旧没有支付母亲高某的医药费,但是由于新政策出台,被加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无法参与北京小汽车摇号。梁某发现自己无法再进行小汽车摇号时,无奈之下主动向法院提出履行案款的要求。

  梁某的主动就范,原因正是来源于法院执行工作中的创新。原来,自20184月起,被北京法院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将被限制参与北京市京牌小客车指标摇号配置。这也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共同签署了《关于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参与本市小客车指标配置的工作意见》中的规定。

  根据上述《工作意见》的规定,在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参加指标配置期间,提出配置指标申请的失信被执行人,虽不影响其参加配置指标申请,但是申请被审核通过的,不能参加指标配置。也就是说,在失信惩戒措施持续期间,失信被执行人将无法取得本市小客车配置指标。

创新形式推动破解“执行难”

  抵押和拍卖一直是变现的好方法,法院在解决“执行难”的同时也将拍卖发挥到了极致。

  如,一条4岁的柴犬“登登”近日在网上火了——它出现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并将被拍卖偿还原狗主人的欠款。

  2014年底,还是一只小奶狗的登登被主人肖某送到寄养中心后就消失不见。四年过去了,寄养中心虽然通过诉讼索要过寄养费用,然而肖某一直没有出现。无奈之下,寄养中心只能通过强制执行拍卖狗来抵偿债务。

  没想到的是,登登通过网络拍卖火了之后,身在国外的肖某主动联系了法院。他表示自己会尽快偿还拖欠宠物中心的各项费用。至于登登今后的生活,将联系朋友或继续请宠物中心饲养,自己愿意为此一次性缴纳相关寄养费用。

  以往的司法拍卖不动产中,虽然很多拍品性价比较高,但由于不动产本身价格较高昂,且司法拍卖需要一次性付清价款,让许多原本有意参与竞拍的人望而却步,从而影响司法拍卖的成交率,不利于执行到位财产尽快变现。

  广东省开平市人民法院在司法拍卖首次引入银行贷款,创新形式推动破解“执行难”。今年8月,该院先后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平支行、开平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中国银行开平支行达成合作共识,签署了《司法拍卖不动产贷款合作协议》。

  司法拍卖引入银行贷款工作启动后,合作银行将向符合规定的自然人或企业发放贷款,用于购买法院进行司法拍卖的不动产。有贷款需要的竞拍者需在竞拍前向合作银行提出贷款预申请,经银行初步审核通过后方可参加司法拍卖。拍卖成交后,竞拍者按照银行贷款要求向法院支付首付款并提出正式贷款申请,银行按照贷款流程完成审批并将贷款汇入法院指定账户后,由银行和竞拍者共同办理房产过户、抵押、放贷手续。

  据悉,司法拍卖引入银行贷款,打破了传统司法拍卖的付款方式,有效解决竞买者无法一次性付清价款的资金难题,同时又降低了司法拍卖的参与门槛,扩大了司法拍卖的参与面,有利于提升涉案财产处置变现的效率及成交价格,助力执行工作变现提速增效,对进一步破解“执行难”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线上技术让查控常态化

  在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大背景下,随着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日趋完善,执行法官对被执行人名下银行账户、股票、支付宝账户的查控也已经常态化。此时,一些狡猾的被执行人往往会把钱藏在一个不易为人察觉的领域——保险,试图以一纸合同隐匿财产、规避执行。

  自2015年起,以高某为被执行人的多起执行案件在北京市海淀人民法院陆续立案。然而,经法院多次传唤,高某均拒不到庭接受询问。执行法官经过线上财产查控以及线下传统调查均无法查找到高某的下落,也无法查到有价值的财产线索。

  正当案件陷入僵局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执行法官又看到了希望。今年8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孟凯锋在研读这个司法解释的制定背景时陷入了深思。

  “被执行人会不会也拿钱去买保险呢?这个看似小众的领域会不会成了被执行人的‘避风港’呢?”经过一番思考,孟凯锋决定去这个彼时鲜有人尝试的领域碰碰运气,而被执行人高某就“幸运”地被他选为此次查控的对象。

  孟凯锋向几家大型保险公司发出了协助查询通知书。20189月,保险公司的查询结果陆续反馈到法院,高某的查询结果是,一家保险公司竟然有他十几张保单,且近几年也未曾断交过保险费。

  孟凯锋对保险单进行一一核查,综合考量了受益人情况、险种、保险期限、保险单的现金价值等多重因素,决定向保险公司发出执行裁定书、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保险公司解除与高某的5份保险合同,并协助扣划保险产品退保后的可得财产性权益。最终,法官要求保险公司协助冻结了高某剩余的保险产品及其财产性权益。至此,高某隐匿在保险领域的财产被查控。

  对于执行法官来讲,怎样用先进的方式方法维护当事人利益也是他们时时面对的问题。

  福建省石狮市人民法院执行庭副庭长洪彦伟的办公室电脑前经常放着 “请勿用”字样的桌牌。“我外出执行时,我的‘按键精灵’一直都在工作中。”洪彦伟说。作为执行法官,手头的案件都是一茬一茬来,凭借一己之力也办不了几个案件。怎样合理解放双手,让网络执行查控更加智能化?面对这些问题,他结合执行办案的实际,大量翻阅IT技术编程书籍,最终制作出辅助网络执行查控筛选、打印的“按键精灵”。

  洪彦伟说,“按键精灵”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只要设定好编程,“按键精灵”就会自动发起全国不动产、车辆、证券、银行等财产查询、保存、打印查询反馈信息表、自动筛选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以小编程、小程序盘活信息查控系统大平台。

  实际上,自“基本解决执行难”开展以来,全国各级法院积极探索创新,执行亮点品牌纷呈。再如,福州省漳州法院研发推广“点对点”网络查询“小帮手”软件,查询效率提高了8倍;泉州法院首创“跨域、连锁、直通”机制延伸至执行领域;莆田法院实行失信被执行人“双微”曝光制度。

  甚至年轻人钟情的抖音软件,广西南宁法院也入驻公号,将失信人信息公布于众。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卫东认为,尽管执行案件的收案量与执结量大幅上升,但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法院执行力度不断加强、执行措施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执行案件的执结增长率“跑赢”案件增速,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决胜态势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