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包头: 首个公益诉讼补偿林基地正式成立
本报讯(记者任世民 通讯员振勇 张鑫) 9月14日,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检察院公益诉讼补偿林基地正式成立。这是包头市首个公益诉讼补偿林基地,标志着固阳检察院以司法手段推进固阳绿色生态屏障建设迈出了新的一步。
随着石碑上的红绸慢慢揭起,石碑上露出一个公益诉讼的树形Logo,由字母Y变形成粗壮的树干,和字母G变形成的树冠组成,既代表了“固阳”,又包含了“公益”,显得生机勃勃。
据了解,固阳县地处包头市山北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金、铁、煤等50多种矿藏,黄芪、柴胡、白桦等300多种植物,还有内蒙古西部最大的高山草甸春坤山、原始次生林马鞍山、奇峰突兀、怪石嶙峋的大仙山,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秦长城、怀朔古城等。与之相对的是固阳县温差大、日照强、降水少、风沙多、地表水体严重缺乏,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毁林开荒、焚烧秸秆、过度放牧等粗放的生产方式对固阳县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而近年来,县内为发展经济引进的许多工业项目和厂矿企业,更让环境污染、资源破坏日益严重。
为了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兼顾,固阳检察院调整监督模式,坚持谁破坏、谁治理、谁占用、谁恢复,用“打击犯罪与修复生态并举,督促履职与公益诉讼并施”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作,着力构筑包头山北地区绿色生态屏障。
2016年,固阳县检察院被确定为公益诉讼工作试点单位。由县政府牵头成立统一推进工作协调小组,形成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的合力。两年来,工作小组就非法盗采河沙、废旧电池炼“铅”、企业排放污水废气、食品安全等危害生态环境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进行多次联合执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与此同时,固阳县检察院在通过公益诉讼惩罚犯罪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如何降低损失、恢复原状。以今年马鞍古桦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破坏马鞍山自然保护区的案例为例,据固阳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副部长袁昕介绍,“马鞍古桦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虽然承包了马鞍山的旅游开发,但是在没有办理任何手续就砍伐破坏树木植被修路、修亭、修停车场。接到案子后,检察机关向有关部门核实了情况,发现相关部门对该公司的处罚力度不大,只是下达了停止违法行为的通知书。实际上,这家公司并没有停下破坏林地的违法行为,依然在建设中。我们发现后及时制止,并对行政机关送达检察建议,建议他们在两个月内依法履行行政职责。两个月后,该旅游公司依然没有把破坏的林木恢复,我们便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确认有关部门相关行政行为违法,要求该部门继续履行法定职责,并依职权责令内蒙古马鞍古桦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已破坏山体采取固定措施,对已破坏的林地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补植。”近日,固阳检察院已对马鞍山古桦旅游公司提出,被破坏的65亩植被与林木要在公益诉讼补偿林基地进行异地两倍赔偿的补种惩戒。
固阳县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部长白雪峰告诉记者,考虑到有些破坏环境资源的案件中被破坏地无法恢复或恢复难度极大,还有些案件要求违法责任人按照破坏面积的1-3倍进行原地、异地补种,固阳县检察院在今年年初规划建立了1500余亩的“公益诉讼补偿林基地”,真正让“补植复绿”成为违法责任人的惩戒和补偿方式;“公益诉讼补偿林基地”除具有环境资源补偿性功能外,也将作为警示教育基地,通过以案释法宣传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和恢复性司法理念,让违法企业知错、知改,心存敬畏,让公众深入理解、切身感受绿水青山的来之不易,真正实现“办理一个案件、恢复一片青山、教育一批群众”的共赢局面。
已补植320余亩的公益林中,一颗颗新苗迎风摆动,绿意盎然。正如蚂蚁森林般,一点点积攒绿色能量,一点点构筑生态屏障,守护着一方水土一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