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信阳法院决战执行难纪实
自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三年内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决定后,河南信阳法院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和最高法院的决策部署,并以决战决胜的信念和攻坚克难的毅力,强责任、出重拳、亮实招,探索出攻克执行难的举措。
为缓解执行难问题,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随后,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工作纲要,确定了“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核心指标,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由中国社科院牵头组成评估团队,独立对“基本解决执行难”进行跟踪评估。
三年时间转眼而去,全国各个法院在破解执行难问题上到底有没有效果,执行难是否真正得到了解决?法院执行局目前是什么状态?近日,记者带着问题走进了河南省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探究竟。
不断掀起专项执行风暴
9月14日上午,记者步入法院执行局办公区后,第一感觉就是执行局的工作人员都很忙。
负责执行案件管理系统数据提取的执行干警陈娜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每天都在加班。”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句话既是陈娜的肺腑之言,也是信阳中院执行局工作的常态。
一走进信阳中院法警支队支队长、执行局负责人李忠智的办公室,就看到两名案件当事人正在向他反映案件情况,门口还有排队等着他的干警和当事人们。
此时的他,刚刚从两个案件的执行现场勘查回来。
“执行真辛苦,但辛苦归辛苦,每一个案卷都是一张考卷,所以工作起来一点都不能松懈马虎。在执行局,加班已经成为执行干警的工作常态。”李忠智略显疲惫地说。但他对信阳的执行工作充满了信心。
信阳中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玉明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自从开展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以来,信阳中院一直在琢磨如何更好地进行实施,在这方面想了很多办法与被执行人斗智斗勇。
从2017年起,凡是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假日,信阳两级法院都会开展各类专项执行行动,围追堵截各种长期在外、失信难找的被执行人。
在信阳法院不间断地掀起“春雷行动”“夏季雷霆”“百日攻坚”等大规模的专项执行风暴中,广大干警顶风雪、冒酷暑,不分白天黑夜,不论节日假期,抓住一切可能时机,围追堵截规避执行人,誓与“老赖”较真到底。
执行干警常常开玩笑说:“对于失信被执行人,我们是带着风里雨里只为找到你的情怀在寻找。”
信阳两级法院在今年5月1日至8月10日开展“百日执行攻坚”专项活动期间,开展各类执行行动共计120余次,执结各类执行案件共计9660件,实际执行到位金额12.5亿元,累计纳入失信“黑名单”14367人次,29232人次被限制乘坐高铁飞机,8020人次被限制高消费,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34人,形成有力震慑。
走进执行局执行一庭叶鹏法官的办公室,他正在和执行团队的另外两位执行法官商讨一起案件执行实施方案。记者看到,不足10平方米的办公室,沙发、椅子和窗台也被利用了起来摆满了卷宗,身材不算魁梧的他几乎被摞着的卷宗给遮挡住了。
“卷宗放得到处都是,我都被李队长说了好几次了。”叶鹏见到记者进来,不好意思地说,“除了外出办案、会见当事人,我抽点空就要把这些卷宗翻出来看看,比照第三方评估的考核要求,把纸质卷宗和电子卷宗再比对、再完善。”这里放得仅仅是叶鹏这两年办理的80多个案件的部分纸质卷宗,两年来他一个人所执行的案件总标的已有4.1亿多元。
走进执行指挥中心,满墙红色的锦旗非常夺目,执行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讲不完的故事……
执行局副局长王明强曾办理的一个案子当事人就很认可,并给他送来过锦旗。
据统计,自2016年至今年8月,信阳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41676件,执结38123件,实际执行到位金额近81亿元。2017年,信阳法院收结案同比分别上升36.9%和59.7%;2018年1至8月,全市收结案同比分别上升34.13%和76.5%。
内外联动,形成破解执行难合力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团队的付出。据了解,在“执行战”打响伊始,2016年7月18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
乔新江还在会议中指出,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是人民法院向党中央作出的政治保证。信阳市委将加强领导,坚决支持信阳法院完成任务、如期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
信阳中院主动向市委常委会专题汇报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市委常委会就解决执行难作出7项决定,其中,专门就党政机关等特殊主体案件作出“将逾期不履行法院生效裁判义务的党政机关、国家公职人员移送纪委监委审查”的决定。
2016年7月29日,乔新江又一次到信阳市中级法院视察调研,亲自坐镇执行指挥中心现场连线指挥,对《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涉党政机关、公职人员未结执行案件情况的报告》作出批示:“党政机关、公职人员应模范遵守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法院生效裁判确定的义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纪委监委要切实负起责任,抓好落实。”
2016年9月6日下午,信阳中院组织召开信阳市执行联动工作机制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信阳市委政法委、市纪委监委、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国土局、市房管局、市工商局、市银监局、市税务局、市发改委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应邀参加会议,各单位明职责、尽职责,对完善执行工作联动机制建言献策,为信阳法院攻克执行难鼓劲加油。
2017年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支持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意见。市委政法委会同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等21家单位建立执行联动机制,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以及法、检两长任副组长,市直各局委一把手任成员的执行联动机制建设领导小组。
市政府、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在经费、装备、查人找物、打击拒执犯罪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信阳全市形成了“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综合破解执行难大格局,为信阳法院破解执行难提供根本保证。
多措并举,促进执行质效大跨越
信阳中院在执行上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促进执行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
信阳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新中告诉记者,信阳中院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和最高法院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基本解决执行难的“三个90%、一个80%”的目标,参照第三方评估体系指标,以决战决胜的信念和攻坚克难的毅力,强责任、出重拳、亮实招,探索出攻克执行难的10项举措。
信阳法院着力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作,建立执行指挥中心信息化平台,应用具有案件管理、网络查控、信息公开、信用惩戒等功能的执行指挥系统,实现在线指挥、网上办案、指标管理、上传下达、监督指导等,执行管理方式转向集约化、可视化、科学化。
“现在的执行案件办理,所有的执行过程全部要在系统上做节点录入,执结的案款也要通过‘一案一账户’管理系统进行交付,更规范,更透明,更能回应群众对司法公开的呼应。”信阳中院执行局执行三庭庭长史训利说。
信阳法院还依托互联网+,针对以往司法拍卖不透明、执行财产变现难等问题,建立了网络拍卖新模式,面向的受众更多,竞价更充分,拍卖成交率和成交价大大提高,实现资产处置价值最大化。
在中央和省级层面,积极与最高法院“总对总”和省法院“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对接,实现对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车辆、船舶、证券等财产信息的网络查询。在市级层面,畅通了公积金、土地、房产查控渠道;将“虽查封、未实扣”的车辆列入公安查缉布控系统,通过公安机关网上追逃抓捕失信被执行人127人。
也有“执行不能”案例
“在执行实施环节,也有因为被执行人无经济能力而无法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信阳中院也曾遇到过这种案例,而破解执行难的藩篱还有很多体制机制上的问题需要完善。”信阳中院执行局副局长付晓虎说。
家住新县某村的王某甲为残疾人,曾做过开颅手术,不能干重活,靠种田糊口。2016年11月,王某甲的儿子王某乙(未成年),驾驶摩托车与相向而行的高某的儿子孔某某驾驶的摩托车相撞,造成孔某某受伤。后孔某某被送往医院,因抢救无效死亡。高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某甲赔偿各项经济损失514771.32元。
今年1月,高某向新县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新县法院向王某甲送达了执行通知书及财产报告令,对其银行存款、车辆、证券等进行查询,均未查询到可供执行的财产。
当执行法官来到王某甲家中,了解到这是一个贫困户家庭,王某甲身有残疾,上有一对年迈无劳动能力的父母需要赡养,下要供年幼的女儿读书,闯下祸的儿子王某乙还在少管所服刑,妻子靠着扶贫政策在新县某玩具厂打工,每月1000来块钱的工资。看到这些,执行法官拨通申请人高某的电话,饱受丧子之痛的高某听完沉默了很久,但仍旧要求执行。
承办法官无奈地说:“被执行人王某甲身体残疾、父母年迈、生活窘迫,且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此案属于典型的无履行能力而导致‘执行不能’案件。当前正处于‘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期,‘执行不能’不等于‘执行不力’,像那种愿意积极履行,确实无可供执行财产的被执行人,申请人应当给予更多的理解与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