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探索实践“枫桥经验”新模式
本报讯(记者王琪钧 □余晖) 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认真倾听群众心声、及时掌握群众需求,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民生事务监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工作,零距离服务群众,实践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枫桥经验”新路子。
设立“群众说事点”
听民情解民忧
2014年,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城台乡设立了“群众说事点”,2016年,城台乡11个村完成“说事点”全覆盖。通过“群众说事、分类理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结果公示”群众的合理需求和意见建议及时得到采纳和解决,逐步将各类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维护了城台乡社会和谐稳定。
据了解,城台乡在“群众说事点”制度的具体操作中,在各村群众闲暇时经常聚集的小卖部、助农代办点等地悬挂“群众说事点”牌子,设置意见箱,公开监督电话,建立“说事室”。选定村里有威信、觉悟高、为人正派、文化程度较高的村民担任信息员,随时掌握各类不稳定因素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及时向乡村两级提供信息。每周三由驻村干部、包片领导、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一同组成工作小组到“群众说事点”与群众聊天拉家常,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群众需求,掌握群众所盼。村级矛盾纠纷量逐年下降,2016年6起、2017年5起、2018年上半年3起,全乡信访量在乐都区属最少乡镇之一。
“民情沟通日”
架起干群连心桥
瞿昙镇结合本地实际在各村推进和完善“民情沟通日”活动,围绕“听民情、晓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促民和”的主题,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通过“三步走”的工作方式,每月定期在村里进行镇村干部与村民群众之间的面对面交流,直接听取意见、共同协商对策、当场作出承诺、及时给予办理、事后予以反馈。自民情沟通日活动开展以来,瞿昙镇每年调解各类矛盾约30件,调处成功率均在90%以上,无重大集体向区、市、省上访情况,活动得到了镇村干部的积极响应,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