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法学会 “三联两带一推进”助力社会治理工作
本报讯(陕研)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法学会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全市一流全省先进全国有影响力的工作目标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任务,结合汉滨矛盾纠纷量大面广线长的特殊区情,以“三联两带一推进”(三联即会长联镇办、理事联村组、会员联访户,两带即带上法理课题、带上信访积案,一推进即推进城乡治理上台阶)活动为载体,积极助力社会治理六大重点工作,为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积极助力信访维稳积案化解工作。法学会会员良好的法律素养、专业的从业背景和丰富的社会经验,“亦官亦民”的独特身份,在化解信访积案方面有着诸多优势。汉滨区法学会抓住有利时机,组织动员全体法学会会员开展“三联两带一推进”活动,积极助力社会治理工作大局。截至目前,已经有20件信访积案得到妥善化解,导入司法程序4件,化解销号率达到65%,其他案件也在有序化解之中。
二是积极助力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电视电话会议后,汉滨区法学会配合区扫黑办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与镇办、村社区干部一起,及时将省市印刷的《通告》在交通要道、人口密集场所、便民服务中心等显要位置张贴宣传。同时,汉滨区法学会积极参与扫黑除恶工作,确保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三是积极助力综治平安建设。3月份,汉滨区法学会围绕“两率两度”提升工作重点,配合区综治办组织区级政法各部门,牵头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
四是积极助力社会治理创新。汉滨区法学会紧紧围绕全区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汉滨区法学会结合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发挥区法学会“三联两带一推进”和律师化访作用,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健全联调联动机制,落实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发展品牌调解室,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是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过程中,汉滨区法学会及时组织会员深入调研,摸排脱贫攻坚领域存在的矛盾纠纷,做好矛盾化解工作。汉滨区法学会在关庙镇包湾村开展试点工作,会长、副会长、会员齐上手,采取“三个清零法”,即每个村民小组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组民见面会,做到信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不欠账清零;党建、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不欠账清零;群众重大利益诉求及时解决或及时解释不欠账清零。通过反复上门,讲清政策,友情感化,赢得理解,面对面宣传,一对一化解,点对点稳控,汉滨区法学会消除了部分群众的不满情绪,保证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包湾村试点成功后,通过区委办、政府办的发文,“三个清零法”已经在全区统一推进,全面铺开。
六是积极助力秦岭生态环保整治工作。陕西省秦岭环保生态整治战打响后,汉滨区法学会积极响应,组织法学会会员参与到生态环保整治工作当中,配合区督查组,深入到镇办村组,围绕专项整治的重点,真督实干碰硬,以实际行动支持秦岭环保生态整治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