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联手重拳打击盗墓犯罪

  今年来,山西盗墓大案、青海都兰特大盗墓案接连破获,此类案件涉案文物之多、文物等级之高、犯罪人数之多,受到各方关注。

  今年上半年,山西公安机关打掉了盘踞在山西闻喜地区十多年、以侯氏兄弟为首的“盗墓涉黑”犯罪集团,追缴被盗文物2895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达24件。今年7月,青海都兰特大盗墓案涉案人员全部到案、文物没有流失、证据链全部闭合,实现了对文物犯罪有效打击。

  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公安部发出三批次文物犯罪的A级通缉令,公安部、国家文物局召开全国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等。国家不断打击文物犯罪,但盗墓案还是频频发生,究其原因,是受到背后巨大的利益驱使。

  基层文保力量的薄弱,也助长了盗墓者的嚣张气焰。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受制于文物分布点多、线长、面广,保护机构、专业人员匮乏等原因,热水墓群的保护仍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基层文物保护大都面临着缺人、缺钱的问题。不少盗墓贼用了越野车、微光夜视仪、军用望远镜、三维立体成像仪、金属探测器等设备,相比之下,文物的防盗设备却是面临着老化、失灵的困局。这种对比,在一些边远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

  盗墓案所暴露的文物执法的不足,也成为困扰文物安全的问题。据统计,全国31个省区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中,仅有一半设置专门文物安全监管和执法处室,市县中设有专门文物安全监管和执法机构的比例更低。文物安全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文物安全尤其令人担忧。

  今年几个大案的破获,正是在国家对文物犯罪持续打击下,省、州、县公安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协作完成的。文物犯罪涉及文物、公安等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目前,国家文物局和公安部一起研究解决文物犯罪的突出问题,采取了一些实际措施,包括定期和不定期的会商机制、加强重大文物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下一步,打击防范文物犯罪的长效机制也在持续探索。(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