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学者共话 投资经贸法律风险与对策

   827日至28日,由中国法学会主办,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和中国法学学术交流中心共同承办的“第五届国际投资经贸法律风险及对策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自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的法学法律界和企业界代表出席会议,共同探讨国际投资经贸法律风险及对策。

国际经贸投资面临多重风险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升级,国际经贸投资的法律风险问题越发受到世界各国关注。此次会议上,与会的各国专家学者就此展开了深入探讨。

    亚洲太平洋法律协会候任主席崔正焕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谈道,由于不同的国家采取的法律制度各有差异,国情不尽相同,在外国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上存在差异,为国际经贸投资带来了法律风险。

    “诸如一些国家的政府公信力不强,一些国家的法治水平还不高,一些国家的社会和司法腐败还比较猖獗等问题,都为国际经贸投资带来风险。” 

    崔正焕谈道,“一带一路”现在正需要大量的投资,但与此同时,投资者的利益保护还有待进一步明确。他指出,各国应通过谈判或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矛盾和纠纷,并且建立长效化、法制化的防范机制,更好地推进投资贸易的发展。“一些项目从长远来看是可以盈利的,但从短期来看面临一些风险,比如:项目延误或者失败等。想要吸引更多投资者、保护已经参与的投资者,建立有效的法律合作框架来进行风险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能够进一步鼓励出口和投资,加强国际合作。”崔正焕说。

    他认为,预判法律风险是非常关键的,有助于防范法律争端。此次中国法学会为多国政府官员、法律专家以及企业家共同探讨风险与对策提供非常好的机会,意义十分重大,将有助于沿线各国全面理解“一带一路”落实过程中的方法和意义,解决法律关切的问题,推进落实“一带一路”倡议。

    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张巍在发言中指出,国际经贸投资面临着政治风险、外汇风险、劳资和劳工风险、文化制度差异风险以及实际运营中的法律风险等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共同探讨应对策略。

    张巍谈道,由于目标国政府更迭、政治动荡导致国际经贸投资失败的例子并不少见。外汇汇率实时变动也为国际经贸投资带来一定的风险,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正在探索用商业保险的方式避免外汇汇率冲突。不同的劳工制度与标准让一些企业面临违背所在国劳工法律的问题,另一方面,招工困难和员工不服从管理也会导致企业出现管理问题。由于对目标国政治、法律制度包括风俗习惯不了解导致的冲突也为国际经贸投资带来了一定风险。企业在目标国实际运行中产生的法律纠纷也成为不确定的风险因素。

“一带一路”建设

需要各国携手努力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5年来,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沿线65个国家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国际经贸投资氛围。

    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周浩黎谈道,“一带一路”是不同国家间的磋商机制,是基于共同利益的一种机制,各方都会受益。他认为,共同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各国环境改善、有利于推动投资、有利于推进法治的发展、建立更加公平的营商环境,这些方面已经取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周浩黎谈道,世界各国应该尊重现行的多边机制,尊重各种形式的多边主义,支持WTO的工作。他指出,支持“一带一路”也是对于多边主义的支持。

    他认为,世界各国应该继续加强互信,建立对话习惯,在不同法律实体当中开展对话,建立合作机制,鼓励大家积极探讨各种投资的方法,让彼此能够更好地了解“一带一路”和沿线各国的情况。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逐步完善“一带一路”纠纷解决机制,为世界各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中国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处长项新在发言中谈道,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法治保障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法治是“一带一路”顺利运作的重要维系,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环,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程。加强法治保障工作有助于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稳定的法律救助体制,有效降低“一带一路”建设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保障“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他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法律工作,不仅搭建合作的国际平台,积极签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文件,逐步构建“一带一路”条约体系,加强“一带一路”法治合作交流,同时也邀请各国参与“一带一路”的法治建设与法制研究。

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法律部副部长刘超在研讨中指出,多边贸易体制是人类有史以来创建的最具有智慧性的一个体制,这个体制到目前为止已经对人类的贸易产生了积极和建设性影响。“多边贸易体制给了所有成员国和地区一个保障,当有贸易争端和纠纷的时候,你可以找到一个平台,大家通过磋商的方式来予以解决。”而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韩立余总结。

    刘超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谈判磋商应该成为解决国家间、国际间矛盾的主要方式,直接以加征关税的方式解决贸易争端注定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自美国对中国发起“301调查”后,中国一直在组织力量进行法律抗辩和程序抗争,刘超指出,在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今天,中国抗击美国的单边主义,不仅为了自己,也是为全世界其他国家争取权益。

    前不久,在京召开的外国驻华商协会座谈会上,很多国家商协会表明了一个观点:谴责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如果全球的WTO成员和非WTO成员,不站起来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谁都无法逃脱因为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今天为止中国一直坚持对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奋力抗击的原因。”刘超谈道。

    中国法学学术交流中心主任尹宝虎在发言中指出,今天世界各国所维护的多边体制和自由贸易,其WTO规则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富国和穷国,通过平等协商讨论形成的积极成果,既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同时也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尹宝虎谈道,目前的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仍然由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穷国和富国的差距没有缩短,多边体制没能让全世界各个经济体都充分发展起来,这说明当前的多边体制是有问题的,需要完善。尹宝虎指出,中国的“一带一路”提出了一个新的完善当前多边体制的重大战略,尽管“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来的,但纯粹是国际公共产品,给全世界几百年来第一次带来了希望,缩小穷国和富国的差别。

    “中国希望世界上的经济体能够互利共赢,共同做大做强,使得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都能够逐步往价值链中间和上面靠,整个世界的经济蛋糕越做越大,就可以互利共赢。”“要获得平等发展机会,穷国应该有机会逐渐从价值链低端到达价值链中端,逐步向上游接近。发达国家经济体的相互投资和贸易会更加活跃,更符合成本效益理论,更符合自由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