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先银:做自己法律世界的国王

    瘦瘦的体型,黑黑的皮肤,略带疲惫的脸总挂着笑意,说起话来语气平和……这让人几乎无法将他与法官形象联系在一起,走在大街上,甚至没有人会去注意他。然而,在内蒙古根河市,若提起他的名字来,老百姓中很多人都知道他,并会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地赞扬一句:“那可是个好法官!”

  2010年,徐先银通过公务员考试,考录到根河法院,从立案庭、民一庭到得耳布尔法庭,再到民二庭,从法官助理、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直至民二庭副庭长,7年来,他秉公执法,审理的近500起案件中无一错案,以最朴实的情感为百姓化解难题,在荣誉和金钱面前始终淡定从容。

“办案有铁规”

  熟悉徐先银的人都知道,他待人温和,话虽不多,但句句听着暖心。可他也有个大的“坏”脾气,就是他做起事来有时很无情,一提到公事,他谁也不认。很多来办案的群众都说,正是因为徐法官能“无情”,找他办案,心里才有底。

  如今社会上办案说情打招呼的情况并不少见,“案件一上门,双方都找人”,民事案件更是如此,一些当事人总是想尽办法打招呼。徐先银却不管这些,他给自己立下一个铁规矩:不管什么案子,都得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樊某是徐先银在镇上工作时结识的镇领导干部,在樊某的表妹刘某与张某离婚一案中,樊某为了完成刘某离婚的意愿,曾多次约徐先银与刘某见面吃顿便餐,每次他都委婉地拒绝,后来,樊某拿了1万元硬塞进徐先银的口袋,被徐先银一口回绝:“法官是有纪律的,我不能拿法律作人情当儿戏,你要设身处地为我想一想。”最后,该案如期开庭,在庭审中,他多次做调解工作,双方终于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对于徐先银的清正廉洁,无论是法院的同事,还是案件当事人或代理律师,都有口皆碑。徐先银说,他就是通过洁身自好,不为人情干扰、物质利诱所动的这种“不好接近”来做到廉洁自律的。有位律师曾说,当知道所代理的案件在徐先银手上时,心里便踏实了,因为不用做案外工作了,也不必担心对方做什么手脚。

  清廉,在很多人眼里是一种约束,而在徐先银身上,则是一种秉性、一种习惯。他说,在法与权、法与情、法与钱的较量中,他会始终守护着法律的尊严,守护着肩上那永不失衡的天平,“作为肩负‘公堂一言断胜负,朱笔一落命攸关’的人民法官,我追求的目标就是让老百姓人人都能生活在法治阳光之下。”

  自到法院工作以来,徐先银所办案件无一超审限,且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99%都在1个月内审结完毕。他所办案件当事人服判率高,3年来所办案件没有一起上诉案。作为一名法官,办一两件精品案件也许并不难,难的是所有案件的处理都能做到不偏不倚,可徐先银却用自己的热心与细心做到了这一点。

  徐先银审理的案件,似乎没有一件能称得上惊天动地,两口子打架、婆媳不和、邻里纠纷……看起来是那样的琐碎和微不足道,用他自己的话说,都是些针头线脑的事。然而,在徐先银心里,群众利益无小事,法官不只有高高在上的庄严,更重要的是对法治信仰的坚守,脚踏实地,从一点点的小事做起,尽力化解群众纠纷,为人民服务。

  “人民法官的最大幸福就是让老百姓气顺了,那我心里就是甜的。什么是司法为民?司法为民就是在最实在的地方做最实在的事。”徐先银说。

“法官要为民着想”

  常言说,一日起诉讼,世代结冤仇。这也是徐先银最忧心的地方。为此,他办案的一个原则是:能不判决就不判决,千方百计要让当事人和解。

  20159月,王某将邻居管某诉至法庭,声称被告家长时间泄漏污水造成自家卧室大面积浸泡,要求被告赔偿因漏水造成的各项经济损失1960元。

  王某认为自家卧室现在实在没办法住人,管某则说自家不是故意的,不赔。徐先银看着他们剑拔弩张、各执一词的局面,担心如果这起案子强判,双方必定结仇,就会为当事人埋下日后矛盾的种子。

  徐先银便开始分头找当事人做说服规劝工作。那些天,他找完原告找被告;白天当事人不在家,他就晚上找;一遍调解不成,他就调解二遍、三遍,甚至有一方他前后去调解了五六遍,直说到嗓子发不出声来。

  同事们看不下去了,好心劝他:“你这是何苦,干脆判决算了。一个2000元的案子犯不上你费这精神头。”徐先银却说:“百姓案子无大小,为他们我就是把腿跑断了也值!”最终,两位当事人终于为徐先银的诚意感动,他们重新走进法庭,达成了和解。

  说起徐先银办案,那可是全院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在他的日程安排里,从没有过工作日与休息日、上班时间与下班时间之分。

  在徐先银心里,他不在乎感谢锦旗、感谢信的多与少,只在乎有多少案子没有完结、自己的良心是否安宁。凭着对司法事业无限的追求和热爱,52”“白+黑”成为他的工作常态。根河市法院分管民事庭工作的副院长闫克军谈到徐先银总爱说:“先银同志是一个‘工作狂’!”对于徐先银,他又是赞誉又心疼。

  2014年正月十四下午,原告郭某起诉至法院要求与被告王某给付劳务费。得知被告过完元宵节后将外出,为及时审结案件,徐先银当天晚上加班到凌晨,提前了解案情,第二天一清早,他又前往距离根河市35公里远的王某家送达应诉文书。最终,郭某如愿拿到了拖欠两年之久的劳务费。

  “你的执着,也许不会有人读懂。在别人眼里你也许是小丑,在自己心中你却是国王!做自己法律世界的国王,无怨无悔!”徐先银如是说,也如是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