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检察事业的爱与忠诚——记山东省庆云县检察院副检察长黄平亮
对检察事业的爱与忠诚
——记山东省庆云县检察院副检察长黄平亮
被问到为何如此拼命工作时,黄平亮淡然一笑:“我既然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那就努力增加生命的厚度。”
2017年12月,被山东省检察院记个人二等功。
2016年4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5年11月,被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齐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14年10月,被授予2014年山东省善行义举四德榜“榜上有名”先模人物评选活动“诚德模范”。
……
黄平亮获得的荣誉和奖励罗列起来有好几页,而在德州,检察官黄平亮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
从检30多年,他从驾驶员、法警,干到法纪科科长、反渎职侵权局局长,如今是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他都依然保持着勤奋好学的习惯,始终是边学习边总结。
然而,就在黄平亮一心扑在检察事业上时,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大玩笑”——他罹患癌症。面对病魔,黄平亮没有被打倒,从“鬼门关”走了一圈后,他对工作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病魔和困难可以侵蚀他的肉体,但决不会摧毁他的意志;病魔可以造成他身体上的痛苦,但决不会夺走工作带给他的幸福,工作已经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检察事业是无比神圣的。”黄平亮说。
从“杂技团”到“检察院”
1966年10月,黄平亮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姊妹四人,他排行老大。小时候一家人仅靠父亲一人挣工分,日子过得非常清贫。10岁那年,为了贴补家用,他到县杂技团练杂技。后来杂技团解散,他先后到县造纸厂和广播局工作。
1984年,黄平亮从广播局调到检察院成为一名司机。说是司机,其实当时开的就是一辆挎斗摩托车,由于单位车少事多,不管白天晚上,不管刮风下雨,他是随叫随到,常常是刚想在家吃口热饭,一个招呼就放下饭碗,又匆匆奔波在城乡的大街小巷。
一开始,黄平亮还觉得开摩托车很神气很自豪,可后来看着检察官们身着神圣的检察制服,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心里非常羡慕。“我在检察院总不能开一辈子摩托车吧,要是有朝一日也能当上检察官,那该多好啊!”黄平亮时常这么想。
一天,黄平亮把憋了很久的这个想法告诉了一名老检察官,结果却被泼了一盆冷水:“平亮,就你肚子里那点墨水儿,还想当检察官?这辈子能开上汽车就不错了。”这些话深深刺痛了黄平亮的心。永不服输是他的天性,从这一天起,他更加坚定了要当一名检察官的信念。
有理想更要付诸行动。经过勤学苦练,不到1年,黄平亮就考取了汽车驾驶证,开上了汽车。但学开汽车和当检察官是天壤之别的两回事,为了心中的梦想,他一切从零开始,开始了艰苦的自学过程。
在开车送检察官提审的时候,他就跟在后边偷偷学艺,看他们怎么讯问犯罪嫌疑人,怎么记材料。他们记一页他就看一页,不懂的地方就在开车回去的路上一遍遍地问。但毕竟文化基础太差,很多专业术语根本听不懂,弄不明白,甚至有些字他都不认识。但他毫不泄气,越是困难险阻,越激发了他的斗志。
字不认识,他就买来字典查;专业知识不懂,他就买来各种法律书籍自学,后来又报名参加了法律专业的函授学习。几年下来,光是新华字典他就翻烂了好多本。从那时起,他还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随身带着记录本,碰到看不明白、听不懂的问题立即记下来,白天就在单位向资深的检察官求教,晚上就回家查资料,不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绝不罢休。
也许有人会觉得学这些东西枯燥无味、毫无乐趣,但黄平亮说,“那是你没有真正学进去,等你真正钻进去了,学深了、学透了,把不会的问题弄懂了,把难啃的山头攻克了,那真是乐在其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下来,黄平亮不断自我加压,不懂就问,学用结合,积攒的学习笔记有一人多高,自学的法律书籍多达几百本,先后取得了法律中专、大专、本科学历,终于实现了当一名检察官的梦想。
从“门外汉”到“办案高手”
黄平亮第一次主办的案件发生在1996年8月,查办的是县委交办的村支书截留提留款案件。因为是县委交办,又是第一次主办案件,黄平亮非常紧张,心理压力很大,也因此考虑得更加细致和全面。
在办理过程中,黄平亮根据案件特点,摸查线索,查明案件事实,及时固定证据,在较短时间内查明资金去向并追回资金,达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得到了县院和县委领导的充分肯定,也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成为一名正式的检察官对黄平亮来说就意味着承担一份责任,所以他很珍惜来之不易的这个身份。为了不辜负“检察官”这个神圣的称谓,他总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案子总会涉及许多想象不到的知识,没接触过的知识,可是不管遇到什么难题,他都咬着牙去学习,千方百计完成好自己的工作。
熟知黄平亮的同事都知道,在他眼里没有凑合、大概、也许等字眼,办每件案子,都要精雕细琢、反复推敲,达不到铁证如山,绝不会草草下结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没有过硬的侦查素质和巨大的精力投入是办不到的。
在黄平亮看来,与其喋喋不休地为困难找原因,不如踏下心来找突破。每次办案,再小的证据,他都会亲手过一遍,确保没有一丝纰漏,即使担任总指挥,他也亲力亲为,材料浩如烟海,他从不图省事推给别人,即使被病痛折磨得苦不堪言。
在同行眼里,黄平亮是一个标杆,办起案子来特别能钻,对案子查得细、看得准、摸得透,遇到阻力时,既讲政策,又讲法律,更懂谋略,同行提起他,都竖起大拇指:“有黄平亮在,就没有攻不下的山头,没有办不了的案子。”
黄平亮办案讲艺术,有股子钻劲儿,善于把法律精神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对案子查得细、看得准、摸得透,许多“山重水复”的案子,到了他的手里就“柳暗花明”了。
经过几年来的研究实践,黄平亮积累了一定的办案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工作思路和办案模式。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不仅得到了本院领导的肯定,也逐渐得到了上级院领导的青睐。因此,他曾多次被省院、市院抽调参与办案,并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在这些年中,只要是平亮参与的案子,都有详细计划,我们和他办案从不‘摸黑’干活。”曾多次并肩作战的检察官王金英说。
为了让每个办案环节都经得起法律检验,他创造了“公诉引导侦查”的新机制,将监督关口前移,自我加压,案件起诉率、有罪判决率大幅提升。
“泥腿子办案专家”
2006年,黄平亮被省检察院专案组抽调查办山东电力集团社保中心吕某滥用职权、受贿案,涉案金额数十亿元。此前曾有人断言,就是请个证券专家,也不一定能啃动这块硬骨头,而被抽调的办案人员中,除了黄平亮之外,全是赫赫有名的高材生、办案能手。专案组组长了解黄平亮的学历后,暂时安排他开车。
之后几天,黄平亮深入学习了解了大量的涉案材料,做到了心中有数。在一次案情分析会上,他争取到一次发言机会。当他有条不紊、有理有据地把案件的切入点、突破口和案情的发展走势等进行深入分析后,在场的组长和其他办案能手一下子愣住了,对黄平亮刮目相看。
该案涉及大量证券业务知识,可组里没有一个人懂经济学、懂证券业务,在困难面前,黄平亮主动请缨,迎难而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他这个半路出家、自学成才,从小在农村长大、对证券一窍不通的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根据前期分析案件时所列的关键点,黄平亮有针对性地到书店挑选了十几本证券专业书籍,一本一本地学,一项一项地抠,一连十几天下来,饭吃不好,觉睡不着,整个人像着了魔一样,但总算把这些与案件有关的“天书”弄懂了、学透了。
到证券公司查证时,面对他脱口而出的一套套专业术语和查证要求,证券公司的会计总监吃惊不小:“真没想到,你们检察官对证券业务也这么在行啊!”该案办结后,他给专案组的领导和同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组长说他是全省的“泥腿子办案专家”,省院给他记了一等功。
在黄平亮心里,检察官这个职业是公正、严谨、清廉的。作为检察官,受过系统的法律职业教育和训练,应该有以权利和义务为中心的理念,有以维护社会正义和自由,维护法律权威为价值追求的职业意识。
“要增加生命的厚度”
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黄平亮的身体多次出现无故明显消瘦、胃疼等症状。有一次,疼得实在忍不住了,他才去医院做检查,在被要求做切片检查时,一般人作胃镜切片是1-2片,却给他作了4个切片,并且听到医生“吆”了一声,他心里想“坏了,我得的准是癌症”。
这个想法最终得到了医生的证实。做完胃镜起来后,黄平亮冷静下来,开始给自己减压:考虑一个问题应有两个方面,都要往好的方面想。自己一定要坚强起来,不能再给家人增加压力,从表面上不能让他们看出得了癌症。
回到单位,黄平亮坐在办公室里,静静地思考:“我才40岁,就得了最要命的病!我不知道我的生命还能延续多长时间,也没有更多的时间考虑更多的事情。”黄平亮说,当时他能想到的只有三件事,需要马上去做:第一件事是把正在办理的案件抓紧突破,固定证据,后续工作和同志们进行了详细的交接,然后和检察长请假住院治疗。第二件事就是去医院再看一眼得了胰腺癌的老父亲。最后给妻子炖上一锅她最爱吃的排骨,给孩子留下一封千叮万嘱的信。
办完这三件事,黄平亮就轻装上阵,没有后顾之忧地去济南做手术。从山东齐鲁医院的手术室被推出来时,他的胃组织已经被全部切除。2007年10月29日,在济南做完六次化疗后,黄平亮出院回家。此时的他已经从生病前的75公斤消瘦到了55公斤。
“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绝不能在病床上度过余生。”在生死线上走了一遭的黄平亮对工作与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说:“过去,工作是我的乐趣和价值所在,现在,不工作就觉得空虚,觉得无所依托。”出院的第二天,他便又回到了办公室。
由于胃组织全部切除,黄平亮必须每天吃六七顿饭。为了不影响工作,饿了他就在办公室煮点面条、泡点饼干。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和同事们一起加班加点办案子。由于劳累过度,多次出现肠梗阻症状住院治疗。有一次,他瞒着单位住院,肚子疼得难以忍受,恰恰同事打电话来说“有案情”,聊起了案子,黄平亮竟然感觉肚子不那么疼了,“工作成了我最好的止痛药。”
黄平亮说,他明白自己随时可能被迫告别挚爱的检察事业,“只要还能工作1分钟,就要奉献60秒。”他很少因病请假,一如继往地燃烧着自己的生命。他分管的反渎、案管、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等工作,全部进入全市先进行列。2013年5月,他分管的反渎局被高检院渎职侵权检察厅授予专项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被问到为何如此拼命工作时,黄平亮淡然一笑:“我既然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那就努力增加生命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