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海安:建设过硬政法队伍 精兵劲旅书写平安
本报讯(记者顾娟 通讯员吴薇 温淑平) 巡特警队员的“盾牌操”方阵表演,英气威武、气势恢宏;以虚假销售为由头的健康讲座演示,生动形象、引人深思;政法干警自编自演的小品,诙谐幽默、寓教于乐……6月4日,“幸福村居·警民守望”全县平安法治进村居暨社区民警“五进”送平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在江苏海安体育中心举行,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尽显政法干警的飒爽英姿。
“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殷殷嘱托和明确要求。
近年来,海安始终把政法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牢把握“五个过硬”总要求,锲而不舍抓从严治警,促能力提升,在思想政治建设上实现新作为,在履职能力建设上实现新发展,在纪律作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2017年度海安政法队伍满意率位居南通市第一。
政治建警,铸就忠诚之基
“一场‘底线思维’的讲座,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博大精深。”近日,在参加市政法系统举办的首期青年干部培训班上,来自检察院的王中月感慨道,“‘底线思维’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对我们政法干警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今年来,海安市政法系统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着力提升新时代海安政法队伍新形象。“开展政法青年干部培训,是深化平安建设的现实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形势需要,更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海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盛慧琴表示。
组织45名政法中层干部参加政治轮训班,1093名干警全员参与“春训”活动,121名科级以上干部参加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省市委全会、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轮训班,开展“政法干警永远忠于党”“争做新时代好干警”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十百千工程”,通过“十警亮风采”“百警上讲台”“千警大比武”……海安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多种载体,不断提升政法干警的政治站位,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政法铁军。
素质强警,锤炼实战之能
执法为民,是政法队伍建设的本质要求。海安政法机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执法为民、司法为民、服务为民、一切为民。
4月10日,南通首例食品安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在海安法院开庭审理。被告人史某因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被检察院提起公诉。应史某申请,法律援助中心经审查受理后,江苏紫石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名优律师许立群依法查阅卷宗、会见史某详细了解案情,在庭审中提出辩护意见。辩护意见最终为法庭所采纳,被告人史某被依法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
公安机关建立“互联网+”便民服务平台,户政、交警、出入境、治安、消防等业务都可以在网上办理,“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打造“网上公安局”。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基本解决执行难、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多项爱民实践服务承诺,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体现了政法机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决心和行动。多谋民生之利,常解民生之忧。海安政法机关坚持把执法为民贯穿于政法工作全过程,真心实意、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提高了政法工作的亲和力和公信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海安先后举办苏州大学——海安法治思维养成与法治政府建设专题研修班、综治干部业务培训班、法治建设培训班,提升干警的理论水平和工作实践能力;政法各部门分别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因警设训、因需施训,分级分类组织实施各项业务技能培训;大力培养年轻干警,选拔年轻干警轮岗交流到维稳处、涉法涉诉接待窗口,选派优秀科级政法干警到区镇挂职副书记,优秀青年干警到村居挂职第一书记,促进年轻干警在一线锻炼一线成才,在不同岗位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提升综合能力素质。
从严治警,加强作风建设
己不正,焉能正人?一支队伍的作风就是一支队伍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生死存亡。
“存在‘黄牛’有偿代办违章消分现象,希望车管所加强管理;交警雅周中队地处三县交界,管辖范围大且偏远,中队5名干警,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墩头司法所编制3人,目前仅有1人,需尽快补员……”一条条情况通报,严肃不夹杂丝毫情面。今年,海安为深化政法队伍督察工作,强化政法队伍的内外监督,提升督察工作效能,从社会聘请8名政法队伍督察员,通过明察暗访、执法巡视、社会调查等方式,监督、检查执法情况,参与政法队伍督察等活动。
“现在,政法机关存在的一些作风问题,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不能停步。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查摆问题、拿出过硬措施,坚决认真整改、持续纠正‘四风’……”海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盛慧琴对加强政法机关作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