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检察机关出台 20项举措护航营商环境

  本报讯(记者侯劲松) 优化营商环境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一项重大举措。近日,上海市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结合上海检察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上海市检察机关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着力为上海建设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检察保障。

  《意见》包括五个方面20项工作举措,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等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积极服务上海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围绕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全力打响“四大品牌”、在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开放等决策部署,聚焦制度供给、权益保障、效率响应、宜居生活等优质营商环境四个衡量指数,将服务保障措施贯穿于检察工作各个环节。

  在权益保障方面,坚持公正司法,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法治环境。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切实维护民营中小企业和外来投资者、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诚信经营市场主体的司法保护力度,统一诉讼标准和工作要求;保障企业家人身合法权益,对社会危险性不高的涉案企业重要岗位人员慎用逮捕强制措施,切实履行羁押必要性审查职责,依法保障涉案企业家在服刑期间的申诉权;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积极服务保障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加大对驰名商标、发明专利、涉外知识产权以及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互联网产业等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知识产权犯罪量刑标准规范。

  服务保障宜居环境建设,深入推进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加大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打击力度,深化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试点,提高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水平。

  在司法质效方面,规范司法行为,提供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环境。打造“互联网+”绿色检务通道,积极构建开放透明、亲民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采用信息化手段深化司法公开,建立“一站式”“全网通”的互联网服务平台,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更智能、更精准、更贴心的检察公共服务,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上海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龚培华表示,上海市检察机关将把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确保各项工作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上海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成为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城市之一,作出检察机关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