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法律服务便民利民 多点开放亮点“吸睛”
——北京西城区第八届司法行政开放日活动侧记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通讯员 唐睿)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司法局开展了第八届司法行政开放日活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司法行政在身边 公共法律服务伴你行”。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开放日活动呈现出4个特点:一是合作共赢,助力京津冀发展;二是多点联动,线上线下齐开放;三是广泛动员,提高社会认知度;四是寓教于乐,开放普法两不误。
合作共赢 助力京津冀发展
活动现场,北京市西城区司法局和天津市河北区司法局签订《公共法律服务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标志着西城区司法行政系统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又一重要举措落地。协议就双方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学习交流、信息共享和工作协作等内容达成合作意向。
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朱国栋,北京市司法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冯新泉等领导和在场的近百位居民朋友见证了协议的签署。西城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向前在致辞中表示,相信在两地司法行政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必将为京津协同发展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西城区阳光中途之家作为北京市司法局司法行政开放日主开放点之一,举办“社区矫正在身边开放日”活动。北京市司法局副巡视员夏涛一行,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了西城区阳光中途之家场地设施及宣传展板。西城区司法局与清河分局举行“罪犯社会关系修复”工作签约仪式,双方签订《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清河分局与北京市西城区司法局合作开展安置帮教工作协议书》。与会人员围绕“社区矫正在身边”开展社区矫正议事厅活动。社区主任、街道司法所长、矫正干警、市检察院相关人员结合具体工作先后发言。
多点联动 线上线下齐开放
6月中旬以来,西城区司法行政系统20余个分会场陆续开放。西城区15个街道司法所全部开放,并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活动。北京市精诚公证处、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公大弘正司法鉴定中心、月坛调解中心、区法援中心等单位也向公众开放,介绍各自的职能并开展便民活动。
知识竞答、播放宣传片、H5展示、展板介绍等形式,将线上线下活动结合起来,并对北京法律服务网进行了推介。在主会场的活动现场,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于超介绍了全区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情况。全国人民调解专家、西城区人民调解员协会会长刘跃新介绍了全区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情况。
广泛动员 提高社会认知度
西城区司法行政系统的广大机关干部、公证员、调解员、律师和志愿者纷纷参与开放日活动。在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开放点,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是由11名司法局退休党员干部组成的“老党员先锋队”。老党员们退休不忘司法行政事业,积极参与开放日活动,为过往群众解答咨询、发放宣传材料。
司法鉴定机构是今年西城司法行政开放日首次开放。月坛街道司法所刘朝晖所长围绕为什么开展司法鉴定专题开放日活动进行了深入动员;公大弘正司法鉴定中心张慧芹主任围绕司法鉴定的历史沿革、程序内容和法律效益进行了专题辅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采取难题会诊、解疑释惑的形式与居民开展了互动式的普法教育;“中国神探”国际模拟画像专家林宇辉教授结合真实案例讲解了肖像鉴定的相关知识,最后组织居民参观了“李昌钰博士工作室”,鉴定中心法医、痕迹、声像、DNA等试验室。
寓教于乐
开放普法两不误
主会场活动现场播放了《宪法誓言》《印记》等宪法宣传片,进行了“树立宪法意识 维护宪法权威”有奖知识问答。各司法所在分会场向居民普及了宪法、监察法、疏解整治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现场扫码关注“法治西城”“西城普法”有惊喜等活动,也通过新媒体的宣传方式,提升司法行政工作的影响力。
北京市司法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冯新泉表示,西城区的司法行政工作基础厚实、发展均衡、富有创新、作为有效,职能优势发挥明显,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中工作靠前,特点突出。西城区司法局根据市司法局的统一部署,开展“司法行政开放日”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贴近基层,符合市司法局要求,符合居民群众的需求。他指出,西城区司法局要在西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发挥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职能优势,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开放日活动的开展,建立起了司法行政系统与广大群众便捷沟通的渠道,增强了司法行政工作的透明度,增进了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了解和理解,展示了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效提升了司法行政工作社会认知度和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