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司法局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
上海市金山区司法局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
打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本报讯(记者侯劲松) 乡村治,百姓安。上海市金山区地处上海远郊,农业人口居多,为村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是实现全区公共法律服务零距离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大力建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站式综合服务的基础上,金山区司法局将镇、村、点三级作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的重中之重,将法律服务输送到老百姓家门口,真正打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金山区依托11个街镇(金山工业区)司法所,打造街镇(金山工业区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工作站是集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服务指引、法治宣传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司法所与信访、综治、妇联、劳动等多部门沟通协作,引导人民调解员、律师等专业法律服务人员进驻平台,发挥综合服务优势,满足群众基本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按照固定+机动工作机制,每个工作日,站里都有一名司法所工作人员值班,律师、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不定期值班。这些专业法律服务人员的联系方式上墙公开,老百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联系到相应的法律服务人员。
全区224个行政村(居)的综治工作中心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并指定司法所工作人员为公共法律服务室联络员。在每个工作室设置公共法律服务公告栏,向群众公开告知村居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法律援助联络员、公证联络员等联系方式。
公共法律服务室的设立,实现了访调对接、公调对接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村居落地生根,做到民间纠纷、信访、治安等各类矛盾纠纷的就地解决,真正实现“枫桥经验”中“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要求。
近日,在金山工业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内,来自锦维律师事务所的沈军律师,热心接待了前来咨询的张师傅,虽然张师傅情绪激动、怒气冲冲,但沈军律师仍然非常耐心地释法说理。张师傅老父亲的一套老宅纳入房屋征收范围,得到了60平方米安置房购买面积,而老父亲未征求儿子张师傅意见放弃了以政府指定价格购买60平方米面积住房的购买权,拿了政府的安置款。张师傅认定老人家是年纪大了且神志不清作出这样的行为,特意前来咨询,想请求律师帮助。沈军律师耐心地向张师傅作解释,并提醒他相关法律注意事项等,还于第二天与村委会干部一同前往张师傅老父亲处了解情况。最终,按照其老父亲的意愿,妥善解决了这起矛盾。
2015年,金山区开展“村村有顾问 事事依法行”工作,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目前,全区有60多名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作为法律顾问定期服务村居法律服务工作。同时将公共法律服务点建设与党建服务点建设相结合,真正做到让老百姓在自己家门口就能接触到“法”、感触到“法”、享受到“法”的服务,有效解决了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和“八小时之外”的问题。在每一个服务点司法所都会放置印有人民调解员电话和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等的办公地址、联系方式的便民联系卡,让老百姓第一时间联系到法律服务人员。
据统计,自2017年11月村居公共法律平台建设全面启动以来,通过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共调处矛盾纠纷226起,提供法治宣传讲座249个,法律援助60件,受益群众16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