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女子监狱:筑牢执法司法规范化根基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教育改造罪犯的唯一场所,责任重大,意义深远。特别是随着国家法治建设不断强化,罪犯的犯罪类型和维权意识日趋复杂和增强,呈现出教育改造应对多元化和非正常不合理诉求增多的特点,对监狱管理提出了更高更规范的要求,使得监狱必须与时俱进,自我升级,这也是执法规范化的核心要义所在。
青海省女子监狱始建于1954年1月,占地面积174亩,是青海省唯一一所关押男性、女性罪犯的综合性监狱。
经过一代又一代女子监狱人的不懈努力,2008年4月,青海省女子监狱被司法部命名为全省首家“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并先后荣获青海省“五一”劳动奖状、省级精神文明标兵单位、全省青少年“建设法治青海四个一”活动优秀组织奖、司法厅系统“六五”普法期间法治宣传教育先进集体、青海省社会保险重点工作优秀单位和集体二等功一次。
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省监狱系统前列,被省监狱管理局授予“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监狱工作目标“四无”先进单位、“绩效考核先进单位”“监管改造工作先进单位”“青海省监狱系统质量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理论研究先进集体”等称号。
截至2017年底,连续18年实现无罪犯脱逃、无重特大狱内案件、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无重大疫情的“四无”目标,为青海监狱系统整体安全稳定贡献了巨大力量,为执法司法规范化工作的常态化探索出一条具有青海监狱工作特色的新路子。
以“律”强己
助推执法公正
“目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青海省委政法委在全省政法系统部署开展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是顺应时代,自我革命的重要举措。”青海省女子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史美青在青海省女子监狱关于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上强调,“监狱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是监狱法治化的重要体现,是监狱执法和管理合法性、规范性的根本保障,也是执法规范化命题中的应有之义。”
在执法规范化活动开展伊始,青海省女子监狱就明确思路,提高认识,坚持制度建警、素质强警的目标,把制度规范的建立健全和民警队伍的强化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同时,女子监狱把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作为推进执法规范化的重要内容,从制度综合性、配套性、实效性入手,结合省监狱局在全省监狱系统开展的“三化”建设活动,围绕执法司法“六大”突出问题,认真修订完善监狱各类制度规范,采取勤梳理、补缺陷、强措施等方式,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切实发挥制度规范力、约束力、引导力作用。
“截至目前,女子监狱先行先改,通过全面细致的收集整理和立改废工作,先后新建制度21项、修订制度93项、绘制工作流程图197项、制定部门岗标178项、废止弱化失效制度30项、简化不必要管理程序15项,最终形成《部门管理手册》和《岗位工作手册》,让‘两册’成为指导监狱实际工作的‘工具书’和‘推进器’。”副监狱长久买介绍道。
翔实的基础数据,真实的管理信息,保证民警执法有据可依、奖惩有账可查、管理有的放矢,使民警执法管理衔接顺畅、难度降低,也使罪犯对管理、奖惩心服口服。
夯实执法基础,强化自身,敢于突破。史美青对女子监狱全体人员提出工作要求:“严格执行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值班备勤制度;强化监区、分监区管理监督,对日考核、周评议、月考核等制度,严格检查,及时提醒;对民警值班带班、监门管理、会见管理等工作实施重点督导;对罪犯入监文书、物品查验、档案管理等重点环节进行严格规范;对各类执法台账,会议记录实行定期审核。”
工作标准,制度先行。青海省女子监狱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来强化自身,用制度来管脑、用制度来管人、用制度来管事,力求形成依法治监的良好局面。
以“情”暖心
加强规范养成
说起帮教活动,青海省女子监狱副监狱长方翔说:“帮教活动是对监狱创新改造工作方法的一次形象展示,是对服刑人员认罪服法、积极改造、决裂自我、重塑自我的一次大检阅,是推进监狱工作社会化的有力举措,更是开创工作新局面、做出新贡献的具体实践。”
送法进高墙,真情促改造。“让罪犯在爱与痛的领悟中自我转变意识,通过帮教的力量,强化服刑人员对新时代、新生活的美好向往,怀着坚定的改造信念,真诚认罪悔罪,在希望中改造。”青海省律师协会公益委员会主任李强在法律咨询帮教活动上表示。
5月18日,女子监狱联合青海省律师协会公益委员会在习艺楼礼堂举办了法律咨询帮教活动。活动中,团省委、省律师协会公益委员会、青海民族大学青年志愿者同服刑人员代表进行了面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就服刑人员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引导服刑人员树立正确的服刑意识,消除疑虑,帮助解决法律难题。
至感念亲恩,誓言塑新生。“服刑期间,我们要真诚认罪悔罪,接收教育、服从管理、遵守监规纪律,努力学习,踏实劳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摈弃旧我,重塑新生,以全新的面貌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全体服刑人员在女子监狱开展的母亲节亲情帮教活动上郑重承诺。
据了解,青海省女子监狱多次开展各种亲情帮教活动,以规范服刑人员思想、法制、文化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并开展读书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诵读比赛和以主题文化月活动,以提升罪犯改造质量,强化罪犯身份意识、服刑意识、改造意识,规范改造行为,不断拓展心理矫治工作,坚持教育人、挽救人、改造人。
以“新”促法
护航法治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治本安全观、法治观,聚焦教育改造中心任务,落实法治规范化建设,女子监狱自今年3月1日起全面推进“9+2”教育模式,时至今日已经连续开展了5个“教育日”和30个“非教育日”。
“大教育”模式在女监“开花结果”。3月9日,一和健康服务中心携手亲子文化传播者罗二林讲师对400余女性服刑人员进行传统文化知识讲座。
3月16日,青海之恋志愿者服务中心邀请明珠、崔丽平、姜苏3位老师为30名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团体辅导,有效调动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
3月16日、23日、30日,青海睿城人力资源公司邀请淘宝大学讲师马小龙为600余名男性服刑人员和400余名女性服刑人员进行“重塑自我、调整心态”专题讲座。
“互联网+”在女监“大显身手”。“以前纸质资料堆满了办公桌,找个资料找半天,公告通知要一张一张发……”方翔说,“现在利用监狱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大面积运用EJY应用系统,实现网上管理、网上办公,监狱执法效能提升了很多。”
此外,女监更是搭载“互联网+政务”的顺风车,建立两微一端平台,积极推进狱务公开,狱内开通举报电话、设立狱务公开箱、监狱长信箱、检察院信箱、减刑假释异议箱,搜集反馈信息;成立由政治、纪检、管教部门组成的联动督察机构,跟踪监督执法,确保执法公正、透明,体现了监狱民警良好的执法形象,赢得了来狱领导、各界人士、罪犯亲属以及社会舆论的广泛赞誉。
改变传统执法模式,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法治渠道,推动治本安全观、法治观落到实处。青海省女子监狱正以新模式实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
“青海女监将在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帮助下,团结和带领全体民警职工改革奋进,力争把‘监狱开放日’活动办成别开生面的‘执法工作通报会’、形式多样的‘帮教日’、充满希望的‘就业推介会’、警钟长鸣的‘警示教育日’、动之以情的‘谈话教育日’、晓之以理的‘心理疏导日’、行之有效的‘社会监督日’。”史美青表示,“青海女监要让执法司法规范化活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监狱系统整体安全稳定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