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超和他的“机械化部队”
他从关心病残服刑人员身体,整治环境卫生切入,建立服刑人员对管班民警的信任关系;他以“康体、立德、修心”的监管理念,令服刑人员逐渐走出自卑的阴影,重拾改造和生活的信心。
□本社记者 张晓娜
□通讯员 韩红霞
北京市延庆监狱四监区是重病监区,坐轮椅的服刑人员就有30多名,该监区在监狱里被称为“机械化部队”。
谁推着轮椅不小心轧了放在地上的鞋,谁走在人前无意识地放了个屁,类似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普通人看来都不是事儿。但对于重病残服刑人员来说,就能被解读为挑衅对立,双方就得吵起来。
这是因为长期病残的服刑人员几乎都有心理问题,暴躁易怒。别看他们病重体残,但自尊心强,言行举止很是强势,争吵打架等违纪行为屡见不鲜。
那时的五班(重病残班组)除了争吵不断,就是卫生差,监舍里还有气味。2016年4月,作为管班民警,陈建超开始负责五班教育、管理工作。如今所管班组早已由内务卫生脏乱差,病犯脾气暴躁,身份意识淡薄的班组,变成了一个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监狱级优秀班组。陈建超也连续两年被评为局级优秀管班民警。
“他的班组‘走’得慢,但他一个也不放弃。”有同事这样评价陈建超和他的五班。陈建超说,这么多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他的班组也是整个监区的缩影。
从关心病犯身体健康入手
四监区五班共6名服刑人员,其中脑出血偏瘫2人,车祸造成颅脑损伤行动缓慢1人,这3名病犯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此外还有腰椎病行动缓慢1人,高度弱视1人,轻病犯1人。
面对极其特殊的改造群体,陈建超认为,作为管班民警,要想管好班,就要对班内的服刑人员有感情。在法纪法规容许的范围之内,给予服刑人员合理有效的关怀和帮助。
他每天上班都要到班里询问服刑人员的身体情况,打招呼的第一句话就是“身体怎么样?”这已经成为常态。
由于四监区是重病监区,也是和监狱医院打交道最多的监区。只要走进监区医院,就会看到外面不少服刑人员在等候就医,坐轮椅的重病残犯随处可见。陈建超的五班也不例外。但凡有需要就医的,陈建超会及时带他们去医院,把人送去,再接回来,全程陪护,每个星期都要跑医院两三次。通过关心病犯的身体,让他们感受到管班民警的关心。
今年4月27日,56岁的服刑人员杨某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他此时此刻最想给陈队鞠躬以示感谢。话未说完,他坐在轮椅上就弯下腰来给身边的陈建超深深地鞠了个躬。
杨某如此激动是有原因的。杨某是残疾人,在20多年里,曾因强奸罪前后三次在延庆监狱服刑。而三次入狱均为同一类型犯罪,受害人均为其岳母。现杨某腰椎骨裂,左手残疾,不能正常行走。
杨某告诉记者,刚来时,他因严重自卑,每天都瘫在墙角的床上,羞于与人接触。不仅同监舍的服刑人员不认识,就连管班民警都没认全。
陈建超负责五班后,非常关心杨某的身体和生活,多次嘘寒问暖。还安排组内积极力量对杨某观察照顾,经过数次沟通谈话后,杨某的心扉终于被打开了。
“陈队是我看到的最负责任的管班民警。”杨某说。平日里,陈建超鼓励杨某多参加康复活动,同时对他辅以爱心喂养和心理治疗,安排杨某参加指套加工和集邮册劳动。
通过康复训练,杨某现在生活基本能够自理,集邮册加工排名监区第一,非遗职业培训获得优秀学员荣誉,还取得了初级按摩证,能够为其他病犯按摩。杨某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而他今天的这一切,离不开陈建超对他的关心和鼓励。
监管理念“康体立德修心”
五班服刑人员除了病残,还具有年龄大,刑期长的特点。其中最小的43岁,最大的62岁,10年以上刑期的4人,10年以下刑期的2人。
针对班内老病残犯占绝大多数的特点,2017年以来,陈建超积极推行了“康体、立德、修心”的监管理念,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班组呈现出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一个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初显。
现在班组无论哪个成员都能将“康体、立德、修心”理念解释得一清二楚。
所谓“康体”就是服刑人员通过服刑改造,祛除身心的疾病,争取达到身心的康复;“立德”即树立德行,引导服刑人员矫正原有扭曲的道德观,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通过“守德”恢复阳光、健康的心态;“修心”即引导服刑人员保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如今,只要天气允许,陈建超就会争取每日带服刑人员“走出监舍,感受阳光”,去监狱的小型公园康复,感受大自然的温暖,改善长期卧床带来的心理阴霾。
由于班组内坐轮椅的服刑人员多,出去见阳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每次陈建超都要和轻病犯一起推着轮椅上上下下,毫无怨言。
为了对服刑人员“立德”,陈建超带领班组人员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活动,用传统文化引导重病残服刑人员端正心态,懂得廉耻,知道感恩。服刑人员李某是五班的班长,也是唯一一名轻病犯,他负责护理重病犯。用他的话说,之前曾经想不通,因为连对自己的父母都没有这么照顾过。通过学习“康体、立德、修心”的监管理念,现在他能主动为病重犯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觉得能帮助到别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打铁还需自身硬
在陈建超的带领下,渐渐地,康复锻炼、心理辅导等一系列工作对重病残服刑人员带来越来越多的积极影响。病犯的服药量在逐年大幅下降。
服刑人员韩某因脑出血不能说话,陈建超一方面安排有推拿按摩技术证的服刑人员为他进行按摩,另一方面,对他进行发声训练,慢慢地,韩某在点名时能答“到”了。
2017年年底,延庆监狱组织开展局级和监狱级优秀班组评比活动。评比期间,评委会也需要找班组服刑人员一一谈话,了解情况。
五班的服刑人员得知后,争先恐后,生怕轮不到自己讲话,他们都为陈建超点赞。谈话时,为表达感恩的心情,有的服刑人员激动得热泪盈眶,有的服刑人员语无伦次,当时场景打动了现场评委。
作为监狱民警,陈建超在服刑人员面前始终注意自己的形象,懂得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为此,他积极参加监狱和监区开展的各项思想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加强道德修养。适时开展自我批评,时刻警醒自己。在工作中发现问题他能做到及时向监区领导汇报,积极参加监狱组织的业务培训,学习《残疾罪犯教育管理社会化探析》等文章,准确了解残疾服刑人员心理和工作方法。
1年多来,陈建超用“康体、立德、修心”的监管理念去管理服刑人员,要求他们积极改造,服刑人员非常信服。最终,在陈建超的管理下,所管班组由一个内务卫生脏乱差,病犯脾气暴躁,身份意识淡薄的班组,成为一个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监狱级优秀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