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递法治好声音 接地气润民心
60年光阴故事,20载法治声音。小小的广播连接着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法律法规走向山区农村千家万户的“最后一公里”路程,也承载着一个基层普法人的法治梦。
在过去,乡村广播曾给许多人留下过不可磨灭的记忆;在今天的兴旺村,乡村广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台调频调幅收放扩音机、一台VCD播放机、一台老旧电视机、一个话筒,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办公室,这便是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小街街道办事处兴旺社区老党员、法治宣传广播员施贵华的“工作阵地”。
就是在这里,施贵华22年如一日坚守在岗位上。他通过每天为村民播放法治宣传广播,宣传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正能量,传递好声音,服务法治乡村建设,执着地联通着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法律法规走向山区农村千家万户的“最后一公里”路程。
如今已64岁的施贵华,早已是小街街道兴旺村家喻户晓的人。只要提起他的名字,村民都竖起大拇指夸赞,“大好人”是村民对他最多也是最中肯的评价。
施贵华的事迹多次被云南省内媒体报道,他的广播站被评为全省示范广播宣传站。就在今年4月,施贵华还获得了云南省十大法治新闻人物提名奖,并到昆明参加颁奖典礼。
广播室作为普法阵地
1995年,当过兵、立过二等功的施贵华接到一个光荣的任务——播放广播。自此以后,在兴旺村,每天清晨6点10分,悦耳的音乐声总会从村头的广播中传出,开始是民族民间音乐,6点30分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7点后是云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8点结束。
村规民约、法律宣传、森林防火、传达通知什么的,也大多是由广播传递。在广播里,施贵华会为村民讲解时政新闻、法律法规等,《村民委员会选举法》《婚姻法》《烟草种子管理办法》等等法律法规都在他的普法范围之内。
每天施贵华早早来到广播室,他先用刷子清扫干净机器上的灰尘,然后检查机器,拉上电闸,拿出头天准备好的光碟,放入播放机。在悠扬的广播声中,宁静的村庄从黑夜里逐渐苏醒,村民们也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与忙碌。播放着广播,施贵华又拿起扫帚开始打扫村里广播室外的小广场和一段小巷,冬天天亮得晚,他就用手电筒照着打扫,等大家出门干活时他已经将地扫得干干净净。施贵华说:“平时来广场玩的人多,扫干净了才舒服,心情才会好。”
村民们伴着广播里传出的音乐声起床,一边听着广播,一边学着法律知识,一边下地干活。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要是哪天广播没响,学生可能就会上学迟到,村民会耽误外出做活。
20年如一日传递法治好声音
20年间,为了广播能准时响起,每天5:30施贵华就得起床,不论天冷天热、刮风下雨。如果广播哪天没响,只有两种原因:要么是停电,要么就是施贵华生病住院了。
今年3月的一天,因为停电,广播没响。这可把村民们急坏了,纷纷找上门来向施贵华“问责”:娃娃上学迟到了、外出卖菜的村民起晚了、国家大事也听不着了
因为常年播放广播、收听新闻的缘故,施贵华长期积累下来的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已经成为乡亲们一笔宝贵的财富。闲暇时间,他会为村民讲解与村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他的讲解通俗易懂,男女老少都喜欢听,经常是刚一坐下,身边就围了一圈要听他讲解的村民。许多村民生产生活中碰到什么难题,也总喜欢来找施贵华拿主意,遇到什么开心事,也会第一时间来找施贵华分享。
为了解更多的天下大事和政策法规知识,施贵华平时还喜欢看看报纸,晚上收看电视新闻。小小的广播室里,堆放得最多的就是报纸和杂志,《人民调解》《法治云南》等等杂志经常摆放在他伸手可及之处,有空了,他就会翻翻看看。遇到好的观点,遇到与村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他随时在笔记上记录下来。
平时,乡亲们约施贵华出去走走,他怕耽误放广播,都是当天去当天就赶回来。就连去县城的女儿家,他也不敢多待,担心早上广播没有响,上学的孩子们、外出做活的人会迟到,甚至连生病住院,他心里也不踏实,总记挂着播放广播。
义务奉献年工资只有500元
“小广场大喇叭”。一台调频调幅收放扩音机、一台VCD播放机、一台老旧电视机、一个话筒,这些设备可都是施贵华的宝贝。他非常爱惜,经常擦拭,每天都让它们纤尘不染。不到10平方米的广播室,承载了施贵华太多的梦想。
施贵华家并不富裕,主要靠家里的三亩地维持生活,儿子身体也不太好。前些年,村里的人约他去研和工业园区的工厂打工,1个月能拿二三千元工资,他想想,还是放弃了,怕误了放广播。
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民。施贵华希望村民们能通过他的广播了解到更多的国家大事,也能学到生产生活中遇得到用得着的法律知识。而令人想不到的是,施贵华此举完全是一种奉献。据了解,目前,村里一年只能给施贵华500元的报酬,平均一天才1.30元。不仅如此,施贵华还经常自己掏钱买光碟,义务打扫卫生,义务为村民答疑解惑。对此,施贵华表示,只要乡亲们需要,无论报酬多少都愿意干,就是一分钱不给,自己也会坚持干下去。
2014年,施贵华的事迹被省内多家媒体报道和转载,当年他被评为“峨山好人”;2016年,他被评为玉溪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17年央视新闻报道了他的事迹。
朴实无华却绽放着光芒。就是这样一名普通的老党员,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风风雨雨,寸步不离坚守岗位,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用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法律知识,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实践,让村民“零距离”了解法律、感受法治,让法治文化接地气润民心。
2018年4月25日,荣获“2017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提名奖的施贵华,来到云南海埂会堂参加颁奖典礼。在这里,施贵华受到了隆重的表彰,云南省司法厅法治宣传教育处处长陈迤权亲切接见了他。
荣誉面前,施贵华并没有止步。而今,头发已渐渐花白的他依旧静静放着他的广播。他说,只要自己能动,就会让兴旺村的广播一直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