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河间 法官耐心调解赡养纠纷案
本报讯(记者张君 □段文杰) “法官,谢谢你们了!感谢法院让我老有所养!”5月8日,一位耄耋老人紧紧握住河北省河间市法院法官的手久久不愿松开。随后,老人的儿子杨某将母亲高高兴兴接回家,一家人露出久违的笑容。
近日,河间市法院家事合议庭诉前成功化解了一起赡养纠纷案。
杨某系河间市西村镇人,父亲早年去世后、母亲一直随他生活。杨某和妻子育有3个子女,生活负担很重,为此他常年在外跑大车养家糊口,平时回来也很少与母亲沟通交流,母子俩素有隔阂。2017年,母亲生病住院,杨某没能在身边服侍,母子俩又因医疗费用彻底闹翻,母亲一气之下从医院回到女儿家居住,杨某也一直没去看望老人。随后,老人委托代理人到河间市法院起诉杨某依法尽到赡养义务。
受理案件后,法官考虑到如果开庭审理,母子对簿公堂,无疑是在亲情出现裂痕的伤疤上再撒一把盐,非但不利于解决矛盾,反而会使矛盾加剧,甚至会彻底割断双方亲情。但考虑到大妈年事已高,且身体不好,耄耋老人的晚年生活哪能再让亲情缺位?于是,主办法官决定为母子双方搭建一个相互沟通、修补亲情裂痕的平台,促进矛盾和谐化解。
法官以将杨某约到法院面谈、电话谈心的方式给其做工作,给其讲述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给儿女做最好的榜样,在孝敬老人的影响和教育下,你的言行会影响到你的子女,你应该以身作则,给子女做最好的榜样。
经过法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杨某深感惭愧,认识到自己平时以跑大车辛苦为由,出门在外不闻不问,回家后倒头就睡,醒了就走,疏忽了对母亲的关心和照顾,忽略了亲情,自己做得确实不好,并承诺马上去把母亲接回家,以后好好对待老人。
至此,这起赡养纠纷案件得以成功调解。主办法官深有体会地说,婚姻、赡养等家庭纠纷案件,只有用温情的方法,用亲情感化,打动当事人的心,才能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打造良好的民风村风,确保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