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知产法院召开“以案释法”宣讲会
本报讯(记者侯劲松 通讯员陈颖颖) 4月13日上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举办了主题为“司法保障科技创新 促进优化营商环境”的以案释法宣讲会,来自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30余名企业代表受邀走进法院,参加了这场宣讲会,不仅旁听了一起案件的庭审,而且还收到了《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司法保障营商环境建设典型案例》。
一位企业代表表示:“我觉得这本案例非常具有可读性。首先,案例集的目录就非常吸引眼球。比如‘销售正品也不得擅自将该商品商标用作店招’,又比如‘开设培训班不支付软件使用费承担高额赔偿’,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知产法院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提炼出案件的法律问题和典型意义,非常实用。其次,案例短小精悍,基本上2-3页就将整个案件故事讲得非常透彻,小开本的形式也非常便于携带和收藏。我很喜欢这份额外的礼物。”
宣讲会上,吴盈喆法官结合开庭审理的一起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向在场的企业代表进行了法律宣讲,使案件的依法审理变成普法公开课。随后,全国审判业务专家陈惠珍法官结合丰富的审判经验,对典型案例中多起具有代表性的案件,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进行了讲解,受到了企业代表们的热烈欢迎。
为了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价值引领作用,上海知产法院正在尝试通过开展典型案例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发布工作,建立案例资源库,并尝试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编辑成书籍等全媒体形式,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引导、规范、预防与教育功能。3年来,上海知产法院已陆续汇编出版了多本案例集,积极回应市场主体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需求。
在之前开展的调研中,上海知产法院发现市场主体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一开始就注意到,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侵权和被侵权的发生。如何做到事前的预警和防范,是最关键的一环。将开庭和普法结合在一起,上海知产法院定向邀请企业代表等旁听案件审理过程,生动直观地让当事人了解法院庭审的流程和内容,围绕法律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普法工作,从而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学习法律知识,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
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上海增强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上海知产法院通过典型案例的宣传,让市场主体切实感受到对知识产权的充分尊重和有效保护,从而使每一个司法过程都成为普法过程,不断增强社会公众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