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通:从“小治理”到做“大文章”

浙江龙游打造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升级版

  在浙江省龙游县全域推广的小小“村情通”系统如今成了干部掌中的“管理利器”,村情村貌村风实现了智能化管理;村民指尖的“办事神器”,实现了“最多跑一次,跑也不出村”。“村情通”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鲜活实践,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龙游走出了一条低成本、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之路。

 

  “这是早上推送的关于清明节期间扫墓祭奠安全防范知识,两三个小时,村里就有100多人进入‘村情通’浏览阅读。”326日上午,记者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地圩村采访时,该村专职网格员在村民服务大厅,指着手机屏幕这样告诉记者。

  实际上,在龙游,小小“村情通”正在发挥着大能量。记者获悉,不仅在地圩村,全县262个行政村推广应用了集党建、平安、管理、服务、信用等五大体系的“村情通”综合信息化系统。通过“一长三员”队伍(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即“村情通”管理员、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实现信息收集发布、网络在线服务、掌上电子办公、线上即时沟通、后台推送流转,对基层农村实行智能化治理+服务,有效破解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发挥难、村情民意掌握难、群众办事诉求难、村民参与治理难、组织发动群众难等难题,实现了村村通、户户联、人人用的局面。

  “农民的事无小事,小小‘村情通’办的看似家长里短的事情,但都是大事、实事,老百姓难办、急办、不知道怎么办的事情。”龙游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少华告诉记者,“这些事情政府通过‘村情通’都可以代办了,让老百姓真正省时省心省力。”

  “村情通”是龙游县健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鲜活实践,走出了一条低成本、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之路。201710月,龙游县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20183月,龙游还实现了浙江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十二连冠”,夺得了平安金鼎。

  

“神经末梢”的活力归拢

  

  “村情通”源于基层党支部的探索创新。2015年,该县东华街道张王村,率先对支部党建、村务公开、村务管理等实行移动信息化管理,收到明显成效。该村从“后进村”一跃成为“标杆村”。

  龙游县委、县政府对这一“草根创新”予以吸收,汇聚民情民意,根据民生需求对系统进行升级优化,形成“一号两端”构架,即面向村民的微信公众号应用前端和面向管理人员的PC、手机“钉钉”管理后端。通过信息收集发布、网络在线服务、掌上电子办公、线上即时沟通、后台推送流转,实现村级事务信息在前端和后端动态交互式管理。

  “村情通”就是要解决“神经末梢”的问题,张少华把基层比如成人体的“神经末梢”。他告诉记者:“依托‘村情通’,我们在全市率先推广共建共享基层治理模式,也就是抓住了‘神经末梢’的关键‘痛点’,真正做到了到边到底,真正让我们村级的情况一目了然。”

  张少华进一步解释说,“‘村情通’是‘互联网+’条件下的‘三民工程’的升级版,可以帮助解决很多难题,比如想了解村一级工作抓得实不实,到不到位,底数清不清,解决问题能力强不强,办法多不多,通过查看后台数据全部一清二楚,我们要叠加、要思考、要创新,要在上面做大文章。”

  “当然,我们做工作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要务实创新,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寻找基层治理的短板。如,我们基层治理责任和权力相脱节,基层承担的任务分量和完成任务的力量相脱节,基层治理问题发生点和问题化解位置相脱节,责任分工和落实相脱节,责任主体和责任追究、问责相脱节等等。而‘村情通’很好地帮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张少华说。

  记者了解到,2017年以来,龙游县按照“党建统领、群众路线、智慧治理”思路,将四个平台建设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村级延伸,通过“村情通”手机终端平台将中央及省市县的便民政策、劳动保障服务信息传递给千家万户,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知晓村里的大小事项,也能了解“乡村振兴”等国家大事;不仅能获取到务工、计生、治安等用得着、用得上的民生信息,还能通过预约代办功能实现“最多跑一次,跑也不出村”。

  记者从龙游县委政法委副书记袁旭辉推送到手机上的“村情通”看到,龙游以村为单位,把民情档案搬到“村情通”上,其中老百姓最关心的村务问题在“村情通”上一览无余。除此之外,龙游县还将最“接地气”的户籍、土地、建房、务工等40余项信息电子化、掌上化,实现乡村干部“三知”(知民情、户情、村情)“六掌握”(掌握基础信息、问题隐患、矛盾纠纷、从业就业、较大事件、违法犯罪)等,并建立低保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专项档案库,由专职网格员定期走访巡查、核实和更新数据。目前,民情档案动态更新率达99%以上,有效解决以往农村“干部调整、档案消失”的问题。

  “在线互动、共商诉求,乡村干部通过‘村情通’实现了知民情、解民忧、办民事;村民则‘用得来、用得着、喜欢用’,指尖办事,跑也不出村。”袁旭辉这样告诉记者。

无差别的“掌上监督和服务”

  为什么“村情通”能深入民心?因为老百姓通过“村情通+农村党建”,知道身边的党员在做什么,想什么,是不是在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

  党员干部作为“关键少数”,需要有关键作为,特别是在基层,党员干部要带好头,领好路,要发挥“头雁效应”,老百姓才会拥戴,才会跟着做,跟着走。

  “所以,我们通过‘村情通’,织了一张‘农村党建网’。”地圩村村支书徐庭友告诉记者,“我们党员都在‘网’中,村民通过‘村情通’了解到党员的所有信息和动态,并通过‘积分榜’来监督党员的行为,当然也可以为党员的行为点赞。”

  不仅在地圩村,在龙游县,村村都有两张榜单——“党员实事排行榜”和“党员积分排行榜”。这不仅破解了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难问题,还切实解决了农村党员中存在的发挥作用无意愿、无能力、无平台等实际问题。记者了解到,龙游县坚持“一条红线贯穿到底”,将“党支部建在平台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群团建在群众‘指尖’上”。定期将上级精神、时代先锋学习课件上传到“村情通”,党员可随时通过手机学习,获得学习分,并通过参与实事获得活动分;在线实行“零基积分法”,不干事不得分,干事多积分多,晒积分,比实绩,一月一张榜,一年一评星,党员星级直接与信用户挂钩;通过这两张榜单,党员随时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有效引导党员积极参与项目推进等重点工作,解决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无意愿、无能力、无平台等实际问题。目前,全县2.1万名农村党员、两委干部、村民代表纳入“村情通”管理,覆盖率达98.6%,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实现“离家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如果说“村情通+党建”是着力解决农村党员的归宿感、荣誉感、责任感,那么“村情通+民情联络”“村情通+民情驿站”“村情通+民情沟通”则是切切实实打通“最后一公里”,真正把各项服务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和田间地头,让“最多跑一次”变成服务百姓实实在在的红利。

  例如,通过“村情通+民情联络”,村村都有了“朋友圈”。依托“村情通+全民网格”,应用“应急发布”“村民信箱”等互动功能,打造“15分钟紧急动员圈”。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事件,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及时让村民知晓,形成快速反应机制。

  又如,“村情通+民情驿站”,让村民办事“零距离”。“村情通”与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无缝衔接,接入户籍办理、计生办理等政务在线服务功能,将户籍、计生办理、残疾证申请、合作医疗办理、不动产办理、婚姻登记等办理事项内容进行梳理,设置在线服务功能和“网上约办”业务,推出“零审批”“零跑腿”“跑一次”“全代跑”清单,村村建设网上代办服务点,让群众享有无差别的“掌上服务”。

  再如,“村情通+民情沟通”,这个功能的诉求就是探索村级“民主协商”新模式。它犹如村村开通了一个网上“议事厅”,实现了村里的事村民来讨论,让群众对重要事项、热点问题有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效解决了群众参与村务决策和监督难的问题。村里要不要修路,要不要建活动室?这些重大事项放到“民主协商”里,让大家发表意见,只要是大多数村民支持的事,认准去办准没错。

智能化治理的乡村样板

  “村情通”从草根创新一跃成为基层治理的掌上法宝、群众参与的便民神器,根本原因在于体现了新时代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和群众需求导向的鲜明特点,顺应了新时代乡村治理和群众工作方式转型的新特点。

  对此,中共龙游县委书记刘根宏表示,龙游县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以做成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升级版为愿景,在谋划县域治理新体系时,不断探索实践,首创推出“村情通+全民网格”模式,就是要牢牢抓住新时期农村治理的重要突破口,通过信息化手段组织和发动广大群众,打通治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把共建共治共享难题真正破解在基层一线。

  记者观察到,之所以“村情通+全民网格”模式能够在龙游惠及全域农村群众,首先,它抓住了新时代农村治理的关键群体,通过信息化手段的晾晒监督效应,把党员实绩和支部党建情况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有效倒逼推进了基层党建,破解党员村干部监督弱、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无职党员参与村级治理难等问题,让村级党组织核心作用得到强化,让民主监督更有力。

  其次,它抓住了“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智能化治理的基本点,始终牢牢把握为民利民便民这个基本价值追求,依托现代化智能化手段,让党政、群团、企业等管理服务资源扁平化面对群众,把治理资源在一线真正整合到位,并大力推进代办队伍建设,形成线上线下协办优势,充分满足了群众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实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为基点的智能化治理。

  最后,它抓住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根本路线。“村情通”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实时、公开、留痕的特点,有效解决了群众参与村务决策和监督难的问题,为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供技术上的支撑保障。

  “下一步将对‘村情通’系统进行迭代升级,开发推广‘企情通’(工业开发区版本)、‘社情通’(社区版本),并整合成‘龙游通’,覆盖全县城乡及园区,探索创新基层智慧治理新模式新格局,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龙游样板。”张少华这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