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白云区关爱误入邪教歧途人员
本报讯(记者陈创中) “当发现邪教违法犯罪活动时应该怎么办?”“打110报警举报!”主持人的话音刚落,穿着红衣服的张大妈在举起手的同时,答案亦脱口而出。3月30日,由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关爱之家”主办,金沙街“关爱之家”承办的白云区2018年第一季度“关爱之家”联谊活动在金沙街道举行。据悉,这是该区开展的第19次“关爱之家”联谊活动。
“教育转化千日功,巩固不住一场空。”立足于反邪教工作的长期性,2013年上半年起,白云区先后投入250多万元,积极推进教育转化巩固平台建设工作,“关爱之家”应运而生。据悉,为使工作能延伸到镇街和社区,“关爱之家”依托辖区10个镇街的家庭服务中心,建立起由政府部门、社团(社区干部、服务中心义工、社会志愿者)和亲友组成的帮教网络,形成专业力量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工作格局。
工作中,“关爱之家”坚持定期组织活动,为所有已转化邪教人员提供资料借阅、谈心交流、技能培训、扶贫助困等服务。此外,自2013年6月起,白云区每季度都会组织镇街轮流举办一次“关爱之家”联谊活动。而作为指定动作,镇街“关爱之家”每月要举办不少于一次的活动,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掌握关爱对象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巩固帮教工作。同时,白云区防范部门干部会同广州市法制学校的老师定期到“关爱之家”开展宣教活动,帮助关爱对象进一步认清邪教的危害和欺骗性;区反邪教协会的工作人员定期开展与关爱对象面对面谈心活动,逐步增强他们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使其在精神上彻底回归正常轨道。
根据每一位关爱对象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关爱之家”将其编入相应的兴趣小组。组织他们参加健身气功、健身操、广场舞、大合唱、书法、绘画、摄影等各种常态化的兴趣小组活动。为了能让他们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示社会价值,“关爱之家”邀请有专业特长的人员当老师、做教练、担任主讲嘉宾。刘伯(化名)原是医学专业的大学教授,因一时迷失误入“邪”途,志愿者动员他担任京溪街“关爱之家”其中一期健康讲座的主讲嘉宾,吸引了近两百名街坊前来听讲,现场气氛活跃。刘伯很感慨地说:“感谢街道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让我在发挥自身特长的过程中,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还更新了知识,充实了思想。”据悉,“关爱之家”建立以来,许多误入邪教歧途人员在参加活动过程中,逐渐找准了人生定位。
随着反邪教工作的深入开展,“关爱之家”的招牌越擦越亮。2015年1月,中央防范办在实地考察后,对白云区“关爱之家”的创建模式和运作方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由于成效突出,次年1月,白云区防范办荣获全国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是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单位。去年,白云区更是被广州市确定为创建无邪教示范区培育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