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法院 发布涉城市副中心行政案件司法审判白皮书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实习生尹振勇) 410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两年来区域内行政审判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发布了《2016-2017年度涉城市副中心行政案件司法审判白皮书》,以点带面,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剖析,对新时代的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意见建议。

据通州区法院行政庭庭长邱春阳介绍,自2016年以来,通州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与城市副中心建设密切相关的违法建设拆除、土地征收、房屋拆迁、政府信息公开等行政案件呈现高发态势。据了解,20162017年度,通州区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已达1084件,年平均增幅10%以上。

白皮书显示,两年来,通州区法院共审结行政案件954件,其中的六成属于涉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行政案件,占比较高。主要案件类型包括:房屋拆迁、查处违法占地、拆除违法建设及引发的赔偿案件、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等。

据介绍,两年来,通州区法院一方面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基本作用,另一方面潜心探索实质性化解社会矛盾的新举措、新方法,全面助力保障城市副中心法治政府建设与各项建设。

邱春阳说,法院构建深化“诉前查访、诉中审理、诉后督实”的“三环递进式疏导体系”,提升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能力。第一环是诉前查访与调解前置,重点是在立案阶段就开始筛选过滤行政纠纷。对于因法律或社会管理手段存在漏洞引发的案件或当事人胜诉后不易得到实质救济,这两类行政案件,在案件受理、开庭前,法院主动发力联系行政机关,联合制定方案,联调联动,将矛盾化解在诉讼之前。第二环是诉中审理与理性引导,为的是实质化解官民纠纷。主要是要在审理中开展官民对话、挖掘矛盾根源并引导行政相对人建立理性预期,合理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先由法官向行政诉讼相对人开展调解,再由庭长与行政机关负责人进行对话协调,最后由院长直接与区政府负责人进行沟通,力促矛盾解决。第三环是诉后督实与查摆反馈,为的是保证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能够尽早实现,也为了向行政机关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推动实现依法行政。两年来,通过“三环递进式疏导体系”实质性解决行政纠纷136件,占审结行政诉讼案件的29.1%

白皮书显示,通州法院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概括表现为“四重四轻”,如:行政执法上有时重实体结果、轻程序过程;个别领域内重行政速度、轻权益保障;社会管理中有时重末端处置、轻源头治理;有的处罚决定重结果处理、轻释法析理。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于今后城市发展中的法治政府建设问题,通州区法院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通州区法制办主任张琴琴认为,两年来行政诉讼政府败诉共78件。和几年前相比,政府和各行政机关已经能平和、理智、坦诚地接受败诉,认真履行法院裁决,查找自身问题,不断规范行政行为。这也正是设置民告官行政诉讼制度的目的所在。正是通过鲜活的案例,点滴推进了法治政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