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网证”来了

  2017年岁末,一张小小的“卡片”上了“头条”。

  3亿的点击量将“微信身份证”推送至微信微博热搜榜第一的位置。

  来自广州南沙的谢先生在20171225日,通过微信小程序“网证CTID”申请注册,拿到了由广州南沙区公安分局审核签发的第一张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简称“网证”)。

  据当时媒体报道,这张“网证”是公安部认可的国家法定证件级身份凭证,是实体身份证芯片唯一对应的电子映射文件。以后,我们出门只要刷一刷手机,就能够证明“自己是自己”,并且会在2018年全国推广。此时,距离中国第一张身份证发放已有33年。

  身份证制度是我国人口管理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习惯了出门、办事前都要检查一下是否随身携带身份证。毕竟,“仗剑走天涯”时代早已远去,“一证走天下”才是正途。

  但是,一张小小的身份证偶尔也会有遗忘携带,甚至丢失的时候,这样的窘境导致的后果就有可能要面对一系列的烦心事。如今,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网证”也应势而生,人们觉得“证明自己”终于不再是件难事。

  当然,面对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变革、创新,正在不断突破人类的想象,但身份证信息化管理的时代真的来临了吗?传统的手工查验时代终于结束了?证明“我就是我”再也不用踏破门槛费尽周折了吗?

  或许,你还有一丝警惕,微信卡包中的“网证”是否会被复制,我的脸会不会“满网飞”?个人信息保护法尚且缺位,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机构还未建立的背景下,我的身份信息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为此,我们策划本期专题,以期找到答案。

相关报道详见0405

策划/执行:徐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