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剑突击队特警李杨:“希望那一枪,永远不会开”
在北京市公安局,有一支精英队伍——反恐怖和特警总队蓝剑突击队,历经多年发展,“蓝剑”的名字响彻国内外。7年前,刚从大学毕业的女孩李杨来到这里,当时,她不知道这里有个蓝剑突击队。
通信技术员到特警
2011年,李杨从武汉工程大学通信专业毕业,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北京市公安局,通过统一分配,来到总队。“上大学时,我以为毕业后会到通讯公司做技术人员或者产品销售,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特警队员。”李杨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不可思议。
所有进入总队的新警,都要经过1年的基础训练,再按照个人成绩和特长,分配到各个专业队,或者被淘汰。刚入总队的李杨,一下被高强度的专业训练累蒙了。大学时,仅上过体育课,毕业考试最多测试800米、仰卧起坐等常规项目,在警队起步就是3000米。
“前3个月,我完全跟不上节奏,别人跑完休息了,我还差1圈。”李杨说,“当时自己只是很好奇,就凭着这股劲,撑了下来。”
规定时间完不成,先把距离跑完;搏击散打跟不上,先当活靶子,把技术技巧学会……每天高强度的训练,把她的手机依赖症戒掉了,每天训练结束回到宿舍,手机放在枕边,她没有心思去刷朋友圈、看微博,满脑子都是训练的内容。
第一堂射击课
新警训练过半,李杨已经能跟上大家的节奏。训练内容增加了高低墙、彩虹桥、跳绳等技巧训练,她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直到第一堂射击课,她火了。
第一次射击,95突击步枪,50米,5发子弹,46环,当时大家的反应是“运气好”,这个没上过警校、体校的女孩,第一次摸枪,肯定是运气好。“休息一会后,第二次射击,我打了49环。”李杨回想着这个改变她命运的转折点,“我也无法解释,当时我在新警队伍内就火了。”
发现李杨的特长后,总队便重点培养她,直到现在其他队员都开玩笑说,“这是老天爷赏饭吃。”从那一天起,李杨有了新目标。
进入“王牌军”
李杨发现自己的特长后,便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要去最优秀的蓝剑突击队,要证明自己。经过更严格的训练和选拔之后,2012年8月,李杨带着自己的特长,进入“王牌军”蓝剑突击队。
进队后,她又成了新人,按照蓝剑的要求,要重新训练。射击训练的内容更难了,92手枪、50米、35发。“我第一次训练这个项目,就超过了300环。”李杨说,在射击项目中,50米是室内的最长距离,水平一般的队员,队长都不会让他尝试。
“50米外,巴掌大小的靶纸,一般眼神不好的人都找不到靶纸。”李杨说,300环是个坎儿,有很多人需要长时间才能迈过去。
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李杨已经成长为一名“老队员”,开始带队训练。但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在2013年底的一天,她突然脱靶了。
走出低谷化茧成蝶
“那之前的射击都是凭感觉打,但我知道老天爷赏的饭,迟早要吃完。”李杨开始找原因,改变训练方式,增加训练时间,没多久便从低谷走了出来,她再也不是凭感觉的射击手,第一次质变,让她更加有信心。
之后,李杨开始参加比赛,但比赛并不是单纯的射击,而是跑步、游泳等一系列综合项目后,再射击。2014年9月,她又脱靶了。所有人开始帮她找原因,也有人劝她放弃。“当时,射击是我的强项,自由泳是我的弱项,训练时游泳练习比较多,但一次与游泳教练交流时才明白脱靶的原因。”她说,“射击时要求必须锁肩,而游泳正好相反。”找到原因后,神枪手又回来了,这是她第二次质变。
每一次走出低谷,能力就会有一次提升,现在的李杨,不再害怕脱靶,更不会轻易放弃。
唯一一对“蓝剑夫妻”
李杨和爱人是双警家庭,而且是全局唯一一对蓝剑夫妻。李杨的爱人在蓝剑突击队的犬队工作,虽然都在蓝剑,但还是聚少离多。
“平时都有各自的工作,每天只有吃晚饭时才能见一面,晚上有空休息时我们就相约操场跑步。”李杨回想起婚后的日子,很少像其他女孩那样去商场逛街,出去游玩,大部分时间都在训练和执行任务。
由于俩人都在蓝剑,其他队员经常开玩笑让他两打一场,看谁能赢。其实,术业有专攻,两人的专业不一样,训练侧重点也不一样。
“我爱人平时对我要求比较严格,可能是为了让我更快从一名大学毕业生,转变为一名特警队员,现在的我,性格更符合一名蓝剑特警。”李杨说,“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我非常喜欢现在的我。”
“似乎我就是有天赋”
但在这个队伍里,也需要女性特殊的一面。
进入蓝剑突击队之前,李杨就做好了各种准备,为了实战,她剪了一头短发。但让李杨意外的是,队里并没有要求女生必须是短发,虽然日常训练内容不分性别,但在一些突发现场,女警可以起到男警发挥不到的作用,就这样,李杨把长发又留了起来。
“我胆大,比男生心细。”李杨这样总结自己的优势。几年前,在配合刑侦部门的一次集中抓捕行动中,第一名嫌犯落网后,李杨和几名队员留下看守,其他人继续抓捕,“当时给他上的背铐,蹲在墙角,但我发现他有一些细微的动作,似乎在擦拭什么,强行掰开后发现手掌上是一个电话号码。”李杨说。
系绳扣、200米折返跑、200个跳绳、搬25公斤的杠铃片折返跑、爬楼梯、下滑、到地面后停顿、组装枪、然后测试首发命中……这是蓝剑突击队日常的训练,不分性别。下滑前,还要口算一个算术题,得出的数字就是下滑后需要射击的靶位,这要求队员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刚开始训练,特别是搬完杠铃片后在组装枪阶段,手会非常抖,似乎我就是有这个天赋,在开枪那一刻,我不抖,第一次训练我就首发命中。”她说。
李杨和队员们都明白,日常所有的训练都是为了等待可能的那一天、那一枪,必须首发命中。“虽然我们有信心一击必中,但我们都希望,那一天永远不会来,那一枪永远不开。”李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