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
河北定州市公安局侦破“1·29”盗掘古墓葬案纪实
河北省定州市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数量众多的文物,尤其汉代墓葬分布面广。丰富的文物资源在增加了当地文化底蕴的同时,也引起了文物犯罪分子的觊觎。定州警方转战山西、河北多地,近日破获多起盗掘国家级、省级汉墓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缴获大量盗墓工具。针对近年来盗掘古墓葬犯罪呈上升趋势的情况,定州市公安局与当地文保部门密切合作,严厉打击,使之从未得手,有力地保护了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
侦破“1·29”盗掘古墓葬案
2018年1月29日凌晨1时许,定州市文保所工作人员巡逻至陵北汉墓时发现有人影消失在汉墓封土南侧的夜色里,怀疑有人实施盗墓活动,立即将情况通报定州市公安局。陵北汉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重大的历史和考古价值。
接通报后,定州市公安局立即逐级汇报,案情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公安部刑侦局指示河北省公安厅立即成立专案组,务必尽快破案。定州市公安局局长侯永宝第一时间指令主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安明亮组织精兵强将展开侦查。
经初步分析,有人在盗掘古墓。安明亮立即带领民警秘密潜入陵墓外围设伏,晚上冒着刺骨的寒风在零下10余摄氏度的严寒中蹲守。为了抓捕行动方便,大家都没有穿厚重的衣服,只穿单薄的衣服加一层防弹衣,寒风刺骨,脚掌早就被冻得没了知觉,但是,民警们没有放弃。为防止抓捕行动时不至于冻僵,民警们不一会儿就要蹑手蹑脚地活动一下。
连续两夜蹲守无果后,专案组立即展开现场勘查工作,发现盗洞未做任何加固处理。为了尽快获取第一手资料,技术中队民警王朝和文保所所长高云坡冒着塌方的危险进盗洞勘查。因为盗洞极为狭窄,只能容下体型瘦弱的人进入,勘查期间一旦坍塌被埋,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河北省公安厅大案处长王建民生怕出危险,一遍一遍地叮嘱他俩要确认安全后再进入洞内勘查。就在进洞勘查结束的时候,洞内开始出现坍塌,在场的人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经勘查发现,盗洞深5米,横向掘进达15米,已掘进到陵墓的金刚墙。民警在洞内提取了犯罪分子挖洞使用的作案工具。紧接着,专案组民警分工合作,通过大量的调查走访、分析研判、循线追踪,最终锁定山东临沂牛某等人有重大作案嫌疑。
2月10日,春节临近,专案组民警奔赴山东省临沂市,经过三昼夜的奋战,雷霆出击,一举将6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2月27日,本案另一名犯罪嫌疑人也在山东落网。经审讯,7名犯罪嫌疑人对盗掘陵北汉墓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交代了多次到北京、沧州、山东盗掘古墓葬的犯罪事实。
打击防范到位
犯罪分子从未得手
自2011年以来,多个犯罪团伙到定州盗掘古墓葬和盗窃文物。定州市公安局重拳出击,先后将盗掘古墓葬的5起案件全部侦破,抓获犯罪嫌疑人30名,古墓、文物安然无恙。
“定州市委、市政府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非常重视,舍得投入,在重点部位安装了监控设施,同时,每起重大文物盗窃案件的侦破都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定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安明亮表示,“我们保护古墓葬,不仅保护里面那些老物件,还因为它是一种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和证据,广大民警看守这些古墓时间长了,也都有了感情。保护它是一种责任,一旦发了案,个个都是全身心地投入,案件不破绝不罢休。”
据了解,定州市现存国家重点保护的汉墓174座,分布于18个乡镇的72个村街,全部在荒郊野外,这给盗墓案件的防范增加了难度。为此,定州市公安局与旅游文物局建立了协调联动机制,民警手头只要没有案件,就同文保所工作人员开展巡查行动,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快速反应,及时勘查现场,为破案赢得宝贵时间。
“要想打掉盗墓分子,公安民警就必须比他们还内行,为此,我们建立了专门的微信群,针对盗墓、盗窃文物的案件进行交流,还对文物、古墓进行研究、交流,一人学一招儿,几年下来,民警们都成了半拉子专家,在侦破此类案件中往往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大案中队民警王强向记者介绍说,“这几年,安明亮副局长通过不断学习,已经成了文物方面的行家里手,时不时化装成‘文物贩子’,与‘圈里人’交往,对近年来一系列涉文物案件的侦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定州是平原地形,对盗墓犯罪分子的布控和抓捕行动都有一定难度。为加强技防建设,安明亮副局长自费购买了热感应夜视仪,对侦破案件发挥了积极作用。据安明亮介绍,市委政法委还把打击涉文物犯罪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密切结合,坚持打防并举,把文物保护列入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形成群防群治网络,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盗墓犯罪活动的发生。
安明亮表示,“墓葬周围一马平川,不利于民警现场接近和抓捕犯罪嫌疑人,我们计划建设一个警犬基地,让警犬发挥作用。同时,定州文物保护单位计划对重点部位安装监控、震感报警等设备、购置夜间巡视无人机,利用科技防盗,加大安全系数,守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