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喜环:“小巷总理”的调解人生

    从事社区工作33年,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一心一意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她说:“基层调解工作虽然纷繁琐碎、婆婆妈妈,但只要踏实工作,真心解决掉居民每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无愧于‘小巷总理’的称谓。”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关注民生话题,积极履职,建言献策;作为“小巷总理”,她把在社区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作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她用“五用”促调解,化解各类矛盾,建设和谐社区。

  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泗城镇花园井社区党总支书记、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岳喜环。自1985年开始从事社区工作以来,小到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大到合同纠纷、群体性事件,经岳喜环调解的大小矛盾纠纷6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

  3月13日下午,在代表驻地,岳喜环接受了民主与法制社的独家专访,采访是从她多年参加的“千名代表听百案”活动开始的……

“千名代表听百案”

  近年来,岳喜环一直参加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人大及人民法院组织的“千名代表听百案”活动。作为宿州市的党代表和三届的泗县人大代表,通过旁听庭审,参加座谈,岳喜环对人民法院工作逐步加深了解的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法院开庭之前进行调解这一环节的重要性。

  事实上,采用诉讼的方式解决矛盾和纠纷,一方面说明居民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另一方面,法官少,案件大幅增多,也无形中增加了人民法院法官的工作量。

  岳喜环建议在诉讼之前进行人民调解。起诉到人民法院的,由人民法院进行调解,人民陪审员配合;没有起诉到人民法院的,由人民调解员展开调解工作。岳喜环的观点是:现在是建设和谐社会,如果能在人民调解过程中把矛盾双方的事情解决掉,又不至于告到人民法院,整个社会就更加和谐了。

  “作为基层代表,我们不推诿,不认为这给我们增加了麻烦。启动调解配合人民法院做工作,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社会,我们愿意做这个事情。”岳喜环说。

  现在,花园井社区建立了两个家庭调解室和一个乡贤工作站,尤其是乡贤工作站的成员,大部分是以前“五老”队伍的人,他们在社区的时间长、资历深、威望高,调解起邻里纠纷的优势明显,也乐于被居民接受。由于德高望重,又热心公益事业,他们经常会被法院请去参与人民调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用”促调解社区更和谐

  岳喜环所在的花园井社区地处泗城西环河两岸,辖区面积约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46人,属于典型的老城区,各种社会矛盾现象突出。如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一直是花园井社区人民调解工作的重点、难点。实践证明,岳喜环总结和探索出的“五用”促调解的做法,有力地维护了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所谓“五用”,即用心、用情、用理、用法、用权。“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干好。”岳喜环说,她能33年持之以恒地做好人民调解工作,靠的就是细心、耐心、恒心。

  用情,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岳喜环还十分注重与当事人的情感沟通,用真情,动真心,动之以情,以情感人,并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为他们真心实意地解决问题。

  用理,在人民调解工作方法上,以理服人尤为实用。只有以理服人,才能让人心悦诚服,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用法,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岳喜环还坚持用法,做到依法办事。社区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同时,社区还与律师事务所建立“双联”合作关系,便于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

  用权,作为花园井社区党总支书记、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岳喜环深知,一个社区近万人,靠一个人,即使有三头六臂,也是干不好的。为此,在担任社区书记的18年来,她积极发挥“班长”作用,把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的作用和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干部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这些年来,岳喜环带头重视人民调解工作,群众的满意就是对她工作的最大肯定。

  2015年春天,社区居民刘某(化名)因为家庭琐事和家人产生矛盾,吵闹不休,弄得四邻不安。岳喜环听说后,主动上门调解。她一连去了5次,也没有调处好。于是,岳喜环改变方法,专挑吃饭时去刘某家中,终于感动刘某并成功化解了这场家庭矛盾。如今,刘某一家人经常在居民面前说“我托的是岳主任的福啊!”

  此外,辖区内曾有两户居民因修理下水道一事产生纠纷,争吵不休,大动干戈。岳喜环得知后及时进行上门调解,并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为了彻底解决问题,岳喜环还找来专业人员重新设计下水道,最终使两家和好如初。花园井社区棚户区较多,很多居民因下水道设施陈旧堵塞等问题多有怨言。几年来,社区自筹资金20余万元对辖区内的5处下水道管网进行了疏通整治。为此,居民们敲锣打鼓给社区送来了锦旗。

  像这样的事例,在花园井社区还有很多。由于花园井社区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社区先后获得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安徽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省文明社区等一系列荣誉。岳喜环本人也多次获得省、市县的表彰和奖励。

两会上她为基层代言

  “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来自基层,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基层群众如此信任我,我一定不会辜负群众的信任,我要为他们代言。”谈到作为新代表的感受,岳喜环由衷地说。

  岳喜环告诉记者,政府工作报告第29页至第32页谈到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涉及八个方面的内容,和她密切相关,就是她在基层社区从事的工作。同样,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里面涉及民生的话题,她都会重点关注并仔细研究。

  此外,在两会期间,与基层相关的工作也是岳喜环关注的内容之一。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提到:长治久安,关键在基层;安全稳定,重心在基层。要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要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我是基层党组织书记,总书记的话让我找到了今后工作的切入点。”岳喜环说,中央的方针政策,要贯彻到基层,关键要靠基层组织的建设。

  “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在安徽代表团发言时,岳喜环也提到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堡垒作用。

  为此,她呼吁要加大基层队伍建设,要把有文化、有知识、有本领的年轻人吸纳到基层去从事这项工作,实现最后一公里问题。岳喜环建议国家对基层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大资金投入。

当人大代表还要持续学习

  “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压力很大,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每天最大的感觉就是自己的知识不够用。”岳喜环坦陈。

  岳喜环表示,全国两会结束回到基层后,她将了解群众,俯下身子,多为民办实事,并把这作为她这个全国人大代表今后五年的目标。

  在全国两会上,岳喜环带来了加强社区居民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几份书面建议,但考虑再三,她感到还不成熟,因而没有向大会递交。岳喜环认为,建议应当明确具体,注重反映实际情况和问题,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具体意见。她决定,回去之后再充分调研,将相关内容再充实些,争取明年向两会递交负责任的建议。

  除了调研,岳喜环说,回去之后她还将利用居民微信群和党员活动室,组织好社区的党员学习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相关法律条文,普法的同时带动居民学习。

  做了33年的社区工作,岳喜环认为,在社区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主要的工作。像空调滴水、下水道不通、家庭吵架、邻里纠纷等可能在老百姓眼中是小事,但在社区看来,就要把每一件这样的小事做好。社区工作无小事,为民服务是大事。

  维护社区稳定,建立文明和谐社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岳喜环最后告诉记者,今后,她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人民调解的岗位上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